-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圳市生态环境护党政同责、
—PAGE \* MERGEFORMAT32—
—
— PAGE \* MERGEFORMAT 33—
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实施规定(试行)
(二次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深圳,根据有关党内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对本市各级党委(含新区党工委、街道党工委,下同)、政府(含新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下同)及其有关部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职责划分、监督考核及问责,适用本办法。
中央直属驻深单位和本市各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规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
第三条【基本概念】“党政同责”是指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共同负责,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对环境发展综合决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环境监管、生态环境损害承担领导责任。
“一岗双责”是指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成员既要履行职务对应的岗位业务工作职责,又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并承担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责任。
第四条【基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涵盖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及其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追责。
第五条【责任划分】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质量负总责。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区域范围内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综合统筹、协调和监督,并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实施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有关工作部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有关机构领导人员按照职责分工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章 党委、政府职责
第六条【党委】市、区党委责任: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把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二)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环境保护工作汇报,及时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研究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
(三)深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四)完善健全领导干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把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红线保护情况等生态环境保护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年度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和部门绩效评估,加大考核权重。
(五)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责任的追究力度,实行严格的“终身追责”制。
第七条【政府】市、区政府责任:
(一)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依法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二)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综合运用政策、规划、产业布局、资金投入等手段,促进绿色发展。依法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推行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三)严格落实环境空间管控,构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按照国家、省部署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行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和空间“一张图”管理。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强化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
(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建设。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规范,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依法行政。加强本行政区域有关部门环境监管执法领导。切实保障基层环保队伍能力建设,按标准配置环保执法和环境监测人员及装备设备。
(五)全面推进污染防治。组织落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大气、水、土壤、噪声、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等环境污染防治,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申请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
(六)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全面推行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组织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回收利用。
(七)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生活垃圾、污泥和其他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环境卫生设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