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匿名告人现象法律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匿名告人现象法律思考

唐代匿名告人现象法律思考   内容提要   尽管匿名告人严重违反唐代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但告密盛行的政治环境,客观存在的立法缺陷,以及险恶幽暗的世道人心,是唐代匿告风气盛行的重要原因。唐代处理匿名投书遵循一般案件即时焚毁;反逆案件闻奏听裁的基本策略。同时良贱、尊卑等身份因素又是量刑时必须参酌的法定情节。历代律家为   为禁绝匿告现象虽苦心经营,屡作变通,但唐律技术层面存在的先天不足却始终无法彻底克服,以致后世立法只能勾勒出回归唐律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 唐代 匿名告人 违法性 严惩投匿 变通规定??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8)03-0165-07?おお?      投书告人,古已有之。自秦汉以降,投匿事例即不绝史书。唐律批判继受前代立法经验,严厉打击匿名告诉现象,中国古代惩治匿告的法律规范至此近于完备。宋、元、明、清后世律典奉唐律为圭臬,相关条文皆本此损益而成。学界关于古代投匿问题的研究虽已取得部分成果(注: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第1644-1649页。乔伟:《乔伟文集》卷三《唐律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83页。赵凯:《秦汉律中的“投书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3月6日。闫晓君:《张家山汉简考论》,《法学研究》,2007年第6期。王应?u:《从国渊、王安礼验字破案看古代的投匿名书告人罪、诬告罪、诽谤罪、投书诽谤罪》,《法学评论》,1987年第3期。李交发:《中国诉讼法史》,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第73-77页。),惜未见及关于唐代匿名告人现象之专文阐释,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唐代匿名告人行为违法性分析??      (一)违反如实具状的法定原则??   中国旧时之诉讼传统,原则上采用“私的诉追”主义(注:戴炎辉:《中国法制史》,三民书局,1967年,第164页。),至唐代,私人控告仍是启动诉讼程序的基本途径,但原告呈诉须依法定程式进行。据开元七年(719年)《狱官令》记载,告言人罪者当以书面形式起诉,“应受辞牒官司并具晓示虚得反坐之状。……不解书者,典为书之。”(注:《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中华书局,2006年,第646页。)凡告言人罪,诉状需明确具陈原告姓名、诉求,“明注年月,指陈实事,不得称疑。违者应笞五十。”(注:《唐律疏议》卷二十一《斗讼》。)敦煌、吐鲁番文书保留了大量唐代诉讼案卷原始资料,从中可窥知唐代诉状格式的基本要求,兹举二例略作疏解。??   法藏敦煌文献(伯二八二五号背面)载《唐景福二年(893年)九月卢忠达状》,案件属于地产侵权纠纷性质,诉牒首陈起诉时间及原告姓名,并依次写明事件经由和诉讼请求,末尾由原告签名。??      1 百姓卢忠达状??   2卢忠达本户于城东小第一渠地一段??   3廿亩,今被押衙高再晟侵??   4将,不敢取近,伏望??   5常侍仁恩照察,乞赐公凭 伏请??   6处分??   7牒件如前,谨牒。??   8景福二年九月 日押衙兼侍御史卢忠达状。   (注:黄永武:《敦煌宝藏》(第12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年,第358页。)??   又据吐鲁番出土文书《宝应元年(762年)六月高昌县勘问康失芬行车伤人案卷》(73TAM509:8/1(a))记载,诉牒末尾原告姓名一项亦可承前省略。该卷并列史拂?G、曹没冒二人诉辞,书写格式略有差异。法司受理该案后,承审法官直接在诉状上批示案件处理意见。??      (前缺)??   1男金儿八岁。― ― ―??   2牒:拂?G上件男在张游鹤店门前坐,乃被行客??   3靳嗔奴家生活人将车辗损,腰以下骨并碎破。??   4今见困重,恐性命不存,请处分。谨牒。??   5元年建未月 日,百姓史拂?G牒。??   6 追 问 铮 示。??   7 四日??   ――――铮――――??   8元年建未月日,百姓曹没冒辞。??   9女子想子八岁。― ― ―??   10县司:没冒前件女在张游鹤店门前坐,乃??   11被行客靳嗔奴快车人将车辗损,腰骨??   12损折,恐性命不存,请乞处分。谨辞。??   13付本案铮(注:唐长孺:《吐鲁番文书》(第四册),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329-330页。)??   (后略)   ??   如实具状是唐代刑事、民事诉讼共有的程序要件,后汉乾?v三年(950年),刑部侍郎边归谠曾言官府受纳狱讼词状之要:“其直须显有披论,具陈名姓,即据理详按,无纵舞文。其无名文书及风闻访闻,并望止绝,不得施行。”(注:《册府元龟》卷四百七十六《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