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社会需求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VIP

响应社会需求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响应社会需求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响应社会需求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中国贸易地位的提升,我国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新要求。响应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与就业竞争力,更能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又好又快发展。文章分析了响应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在总结人才培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社会需求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随着中国贸易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据估算全国每年的需求缺口约100-200万。人才需求摧生国际经济与贸易成为热门专业,目前全国685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有384所(占所有高校的58%)开设了该专业[1]。但从学生的就业来看,人才市场普遍出现供需脱节现状,目前有很多该专业的学生没有找到相关工作岗位,就业形势空前严峻。由此引发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思考。   高国珍(2006)[2]认为目前我国至少缺乏两方面的国际经贸人才:一是缺少懂得国内外贸易法规和惯例的国际经贸人才;二是缺少应用型国际经贸业务人员。龚新(2009)指出目前社会需要的是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未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规格和专业教学目标应该是力求适合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沈文莉,2000)[3]。   应该“怎么样培养”呢?由此切入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命题。不同学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和思考,总结出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洪联英(2009)[4]提出“外经贸知识+外语知识+其他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聂清(2010)[5]则提出“一个教学理念,两个培养阶段,三项保障措施,两类十门实践课程”的培养模式;周正祥(2011)[6]又提出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些高校也积极开展实践与探索,如华南理工大学提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3+2”复合型培养模式。   总体来看,对于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十分重要,这不仅是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是满足经贸类学生就业愿望的前提条件。虽然对于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经有多年,研究框架也初具形态,但整体来看还处于初始阶段,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实证研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随着行动导向、典型工作任务、需求响应等理论的发展和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贸易低潮,又引发对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   二、响应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振学风   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形成了一种僵化的专业教育观,专业方向针对性不强,岗位性较差;课程内容陈旧,难以适应就业市场化需要,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基于学用相长调谐耦合视角,拓宽专业,整合课程,架构多元方向组群,将有利于提振奋学风。   (二)有利于教学团队形成   课题组以经贸系为基础,由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扎实、认同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目标的老师组成。依托课题研究平台,围绕学生成长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将提升课程组成员的教学水平和责任意识,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并最终形成一支稳定的核心教学团队。   (三)有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逐渐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从某一意义上说,就业竞争力成为衡量地方性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自设立来,我校国际经贸专业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500多人。尽管一次性就业率一直较高,但据我们所作的问卷调查,大多数用人   单位反映专业方向没有及时变化,课程体系不尽合理,不能反映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在保持人才培养相对稳定的同时,根据社会人才需求适当调整专业方向,建构特色课程体系,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学生就业。   三、响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明确培养目标,引领学生成长方向   传承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基础产业,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明确“着眼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坚持立足湖南,面向交通、电力等基础产业和轻工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定位,确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勇于开拓进取,面向市场经济,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经济理论,较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相关业务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拓宽专业口径,构建国贸专业特色   搭建新的专业平台,是当前改革学生培养模式的基本标志之一。课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