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来中国旅游容量探究的回顾.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年来中国旅游容量探究的回顾

L/O/G/O 25年来中国旅游容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李琛,成升魁,陈远生 地理研究 2009年1月 引言 旅游业≠无烟工业 旅游超载 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失衡 关注环境质量和旅游体验 旅游容量研究热潮(中国1983-) 香港迪士尼先后两次因游客过多关闭大门拒绝游客进场,引起游客不满。部分强行入场的游客与保安发生冲突。 内容结构 1回顾 2反思 3讨论 4探讨 1.1文献回顾 文献来源:1979年以来中国期刊网收录的旅游容量/旅游承载力相关文章(91篇) 分析结论: 时间维度: 1983~1999年 研究较少(18篇) 2000~2008年 迅速增长(73篇) 横向比较: 旅游容量的相关论文主要发表在旅游、环境、地理和生态类学术刊物上。如表1。 研究内容: 旅游容量的概念探讨、测度方法和个案研究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如表2。 1.2研究回顾 容量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838年,由比利时生物学家弗胡斯特(P·E·Forest)提出,随后被应用于人口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移民等领域。 旅游容量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概念最早来自于载畜量; 1963年Lapage首次提出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但未做深入研究; 1964年,美国学者韦格( J·Alan Wagar)在其学术专著《具有游憩功能的荒野地的容量》(Carrying Capacity of Wild lands for Recreation)中提出游憩容量的概念; 世界旅游组织在1978~1979年的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旅游容量的名词。 1.2.1国外进展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旅游容量研究的高峰期: 早期主要关注自然生态容量; 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 研究重心逐渐从生态容量向社会心理容量转移; 20世纪80年代,旅游容量研究更加细化,旅游社会容量受到广泛关注。 成果: 本质特征:“可接受的限度”和“可调控性” 旅游容量管理工具: LAC (可接受改变的极限)、ROS (游憩机会谱系)、VIM (游客影响管理)、VERP (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理论)、TOMM (游客组织管理模式)等。 1.2.2国内状况 第一篇研究旅游容量的论文——赵红红,1983 “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楚义芳等在旅游容量的概念体系、旅游容量量测及其实用研究方向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崔凤军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Tourism EnvironmentalBearing Capacity,TEBC)的概念,首次关注了土地利用强度对旅游容量的影响; 冯学钢引入了旅游管理容量概念,是旅游容量研究中又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成果; 胡炳清、杨锐、谢彦君、钟林生、牛亚菲等学者对旅游容量概念及具体案例区的旅游容量数值进行大量研究探讨。 观点: 旅游环境承载力(TEBC)是在环境未被破坏、游客满意度没有降低的前提下,旅游地允许开发的强度。并以泰山为例,探讨了TEBC的内涵与组成体系,并构建了旅游承载力指数及运算模式; 不足: 崔凤军用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TourismBearingCapacityIndex,TBCI)来表示旅游环境承载力,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TBCI = [∑(| VDⅠ′|2, | EⅡ′|2, | LⅡ′|2)]1/2   其中,VDⅠ′、EⅡ′、LⅡ′分别代表游客密度指数、旅游经济收益指数、土地利用强度指数。 TBCI是上述3个分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尚未考虑不同条件下旅游容量影响因素的巨大差异,极有可能产生旅游容量管理实践中的误区。 观点: 旅游管理容量是在既定管理目标的强制约束下,旅游地域系统支撑开展正常旅游活动的游客数,是保护旅游环境、保持旅游地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标准; 讨论了旅游管理容量中不同分值的计算方法,并认 为,在旅游地中存在一种限制性最大的分量,该分量即为总量的代表值。 不足: 将代表各个分容量的旅游管理容量最终归于一个精确值,忽略了旅游流时空分布的差异性,给旅游容量调控政策的制定带来困难。 2.1对我国旅游容量规划规范的反思   国内比较权威的旅游容量应用管理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规范》(1999年) 反思: 第一,亟需更正旅游环境容量的提法。 第二,亟需完善旅游目的地供给条件对旅游容量影响的相关内容。 第三,亟需补充旅游容量调控管理的内容:旅游容量工具的最大作用是通过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科学调控。 第四,亟需补充多方利益主体对旅游容

文档评论(0)

rache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