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再生能源跟可持续发展
“IEA 能源技术专家网(NEET)中国研讨会”上的发言
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
石定寰
尊敬的各位代表,尊敬的会议主席先生: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欢迎从事能源事业的科
学家、企业家、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共聚北京,商讨新世纪、
新能源大计,探索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相信,这次论坛一定能
够取得丰硕的成果,必将有力推动世界范围内节能、环保以及可再生
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并将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取得
更大成果。下面我就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1、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是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基
本动力。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重要物质保障。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
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尤其是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机问世
以来,能源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去
100 多年里,拥有世界 15%人口的发达国家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
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实现了工业化。上世纪 70 年代以后,一些
发展中国家也陆续步入工业化阶段,成为后期的发达国家,能源消费
的快速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 20世纪 70年代石油危机以
1
来,能源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石油和其它化石
能源的日趋枯竭和全球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的关
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世
界能源发展的主旋律。
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成为国际社
会的共识,以及各国对能源供应安全的担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进入 21 世
纪,石油价格从起伏不定到居高不下、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
识开始趋于一致,许多国家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缓解能源供应矛
盾、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结合国情,制定
国家战略和发展目标,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重视对社
会的宣传教育,促进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从而使可再生能源在世界
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如光
伏发电、风电等年增长速度都在 20%以上,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实现能
源多样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替代能源,尤
其是近两年来,随着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以及《京都议定书》的生
效,可再生能源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高度重视,成为国际能源
领域的热点。到 2006 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了 2 亿千
瓦,其中小水电约 8000 万千瓦、风电 7500 万千瓦、生物质发电约
5000万千瓦、地热发电 1000 万千瓦,以及太阳能发电700 多万千瓦。
世界风电2006年当年装机容量接近 1500 万千瓦,成为继火电和水电
之后的第三大主要新增发电电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年均增长速度超过
了 60%,生产能力接近 200 万千瓦;生物液体燃料年产量约 3500 万
吨,其中燃料乙醇的年生产量已经超过了 3000 万吨,在石油替代方
2
面开始显现作用。各方面的预测表明,到本世纪中期,随着能源需求
的进一步增长和化石能源资源的逐步枯竭,可再生能源将在世界能源
生产与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
的物质基础。
2、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可再生能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
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长
期以来,我国政府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自上世纪 50 年代开
始水电(包括大型水电站建设,以及小水电的发展)得到蓬勃发展,
80 年代以后,风电、太阳能、现代生物质能等技术研发、应用示范
和产业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发展,小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农村沼
气、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进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