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质课青蛙看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语文优质课青蛙看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优质课青蛙看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优质课《青蛙看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表演及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投影片三张头饰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看动画度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都知道,青蛙生活在?有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想去看大海,它能看到吗?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好吗? 二、欣赏课文课件 三、进入情境,倾情朗读 1、引导品读第1——3自然段。 、过渡:青蛙一开始很想去看大海时,可是看大海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青蛙可遇到困难了。 、自读1——3自然段,看看青蛙遇到了什么困难呀? 、指名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A、青蛙遇到困难了,别担心,有了,它的好朋友谁来了?苍鹰怎么告诉青蛙的?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反复读。点名读,指导,生练读,再点名读。边读边表演做动作。 B、过渡:对于苍鹰来说,登上山顶太容易了,简直是小菜一碟,可是青蛙却认为这山简直是——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看高山插图。 *指导学生模仿青蛙的口吻,惊叹山的高,感受任务的艰巨。 假如你是这只青蛙,看了这么高的山,你怎么说?引导把课文的句子读出来. C、过渡:说着,青蛙还—— “青蛙吸了口凉气……” *指名表演“吸了口凉气”,说说青蛙为什么要吸一口凉气? 导读第三自然段:苍鹰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学生先独自扮演不同角色读第1——3自然段,再在小组里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相互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小组派代表在班上带头饰分角色朗读,读后评一评苍鹰、青蛙说话的语气是否到位。 2、品读第4——12自然段 过渡:青蛙没有良好的自身条件,可是苍鹰告诉它,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怎么办呢? 自读第4——11节,思考:青蛙是怎么看到大海的呢? 谁帮助了它?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加深对青蛙言语的体会。见过青蛙跳吗?见过青蛙登山吗?试着做青蛙跳台阶的样子,跳一跳。 分角色赛读松鼠与青蛙的对话。小组练读、戴头饰读 说话:你说松鼠凭什么说青蛙一定能看到大海? 青蛙是怎样跳到山顶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就这样……” *你认为小青蛙怎样? *试一试怎样读才能让人知道青蛙登山的艰难,再把句子读给同学听。 经过这么艰辛的过程,最后他们终于——?课文怎么说的? *读:啊!大海就展现在他们面前! 四、感悟内涵,表现美感 1、伴着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启发说话:青蛙和松鼠在山顶上将会看到什么? ·说话:它们又会说些什么?指名表演,集体评议。 说话:如果苍鹰看到了,它会说什么? 3、自由组合,分角色美读课文。 五、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反思; ? ? 1 以边读边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带着青蛙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表演方面我觉得师生都做的不错。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挂图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 ?? ?在导读方面还要继续努力,我认为自己指导得还不够到位,还望各位多提点建议。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