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5
稻茬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综合应用生产技术(讲稿整理,仅供参考)
1.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概念
1.1小麦高产栽培的概念
小麦高产栽培:是指在当地生产条件下,通过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改善与提高,使大面积小麦的产量超过当地平均产量水平的15%左右,称之为小麦高产栽培。如:当地平均亩产量850斤左右,高产栽培要达到1000斤左右。
1.2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概念
小麦超高产栽培:简单地说,小麦产量在高产栽培的基础上再提高15%左右,称之为超高产栽培。如:当地高产栽培亩产量达到1000斤左右,超高产栽培要达到1150斤左右。
当前的高产栽培亩产量应当达到1000斤以上,超高产栽培亩产量应当介于1200~1300斤。
2.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冬前条件
小麦栽培的冬前生产条件有多项,主要条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麦播种至越冬前的温光资源条件;二是小麦播种至越冬前的土壤理化条件。
2.1小麦高产栽培的冬前温光资源条件
总结近几年小麦高产田的生产情况,可归纳如下:
小麦高产栽培的冬前温光条件:有效积温需要达到100℃左右(2~3叶),光照要达到170小时左右。有效积温最低不能低于50℃(约1.5叶),光照最少不能少于110小时。
常年,从时间上考虑,淮南约为11月20日之前出苗,淮北约为11月15日以前出苗,小麦越冬前的温光资源一般能够满足高产栽培的要求。
2.2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冬前温光条件
根据近几年小麦超高产田的生产情况,可归纳如下:
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冬前温光条件:有效积温需要达到220℃左右(4~5叶),光照要达到250小时左右。有效积温最低不能低于120℃(3叶以上),光照最少不能少于200小时。
常年,从时间上考虑,不管是淮南、还是淮北均需要于11月5日以前出苗,小麦越冬前的温光资源才能满足超高产栽培的要求。
3.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土壤理化条件
3.1土壤主要肥力指标
①耕土壤速效磷含量要达到20mg/kg左右或以上。②耕层土壤速效氮含量要达到100mg/kg左右,不低于90mg/kg,不高于120mg/kg。③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要达到100mg/kg以上。
3.2土壤的土粒结构指标
①土坷垃相对要小,直径3cm以下的较小土坷垃或微小土粒占耕层土体的60%以上。②能保证土壤的基本墒情在短期内变化不大,即使在空气RH低于50%的情况下,一周内耕层土壤的RH下降幅度在5%左右,不超过10%。
3.3土壤的水份指标
①小麦播种后、出苗前,土壤墒情理想指标为耕层土壤RH75%左右,这样的土壤水分含量有利于小麦种子发芽和出苗。②小麦出苗后,根部的土壤墒情能够逐步降至RH65~70%,这样的土壤水分含量有利于小麦的根系快速下扎和生长发育。 ③小麦出苗后,冬前的生长阶段,遇到中雨以上的天气后,一周内耕层的土壤水分能够降至75%以下,至少不高于80%。④小麦临近越冬前,耕层土壤水分不低于65%。⑤小麦越冬阶段,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以RH80%左右为宜,但不宜长时间超过85%。⑥小麦返青拔节阶段,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以RH65~70%为宜,应当控制在75%以内。⑦小麦孕穗阶段,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以RH70~75%为宜,应当控制在80%以内。⑧小麦抽穗及以后阶段,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以RH70%左右为宜,应当控制在75%以内。
4.稻茬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不利条件
一是茬口晚,二是土壤冷、板、瘦,三是理化状态与整地的矛盾。
4.1茬口晚,冬前积温不足
①品种问题。由于水稻栽培中追求高产,选用的品种大多数为中熟晚粳品种,生育期大多150~155天。人工移栽稻,栽培技术比较成熟的,成熟期约为10月20日前后。栽培技术不成熟的,成熟期一般要推迟至10月底前后。②机插稻问题。因为劳务价格逐步提高,人工移栽稻面积逐步缩小,机插水稻面积逐年增加。由于机插秧龄短,要与小麦茬做好对接,育秧始期比手插稻育秧始期推迟15天左右。小麦茬机插稻,栽培技术比较成熟的,水稻成熟期约为10月25日前后。栽培技术不成熟的,成熟期一般要推迟至11月5日前后。③超秧龄移栽问题。主要因为手插稻经常超龄移栽,机插稻也存在超龄移栽问题,导致水稻收获期推迟,多数年份10月下旬至11月初为收获期,10月底前后为收获高峰期。④从目前情况看,小麦栽培的冬前积温严重不足,大多低于180 ℃,有效积温大多低于90℃。冬前叶龄大多少于3叶。
由于水稻的高产、超高产与品种的关系极大,目前从育种技术上还没有大的突破。希望能育出既高产优质又能把生育期控制在145天左右的新品种。
4.2土壤冷、板、瘦
①土壤温度难以升高,主要因为土壤的含水量较大,即土壤的热容量较大,体现“冷”。解决途径:要加强土壤的水份管理。②同类型土壤,稻茬田的土壤容重为最大,体现为“板”,热容量就更大(土壤升温慢)。解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