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doc

河南省201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3 页 河南省201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由来已久。早在六朝,就有一些谈论山水的画论和“峰岫晓嶷,云林森渺”(宗炳《画山水序》)的具体描述。但究竟如何,已难知晓。如从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等摹本中的山树背景和敦煌壁画的情况看,当时所谓山水,无论是形象、技法、构图,大概比当时的山水诗水平还要低。不但非常笨拙,山峦若土堆,树木如拳臂,而且主要仍是作为人事环境的背景、符号,与人物、车马、神怪因素交杂在一起的。《历代名画记》所说,“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云云,相当符合实际。这里还谈不上作为独立审美意义的山水风景画。 隋、唐有所发展,但变化似乎不大。被题为《展子虔游春图》的山水大概是伪品,并非隋作。根据文献记载,直到初唐也仍然是“状石……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功倍俞出,不胜其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情况开始出现重要变化,看来是在盛唐,所谓“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所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所谓“所画掩障,夜闻水声”等等论述、传说,当有所依据。主要作为宗教画家的吴道子在山水画上有重大独创,“吴带当风”的线的艺术大概在山水领域里也开创出一个新领域。后人说吴“有笔而无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吴生每画,落笔便去,多琰与张藏布色[注]”,这种重线条而不重色彩的基本倾向扩展到山水领域,对后世起了重要影响。 山水画的真正独立,似应在中唐前后。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衰淡,人世景物从神的笼罩下慢慢解放出来,日渐获得了自己的现实性格。正如人物、牛马从宗教艺术中分化出来而有了专门画家一样,山水、树石、花鸟也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被抒写赞颂,获得了自己的性格,不再只是作为人事的背景、环境而已了。但比起人物(如仕女)、牛马来,山水景物作为艺术的主要题材达到成熟的水平,更晚得多。这是因为,人物、牛(农业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马(战争、行猎、车骑工具,上层人士热爱的对象)显然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更明显的地位,与人事关系更为直接,首先从宗教艺术中解脱出来的当然是它们。所以,如果说仕女牛马是中唐以来的主题和高峰,那么山水花鸟的成熟和高峰应属宋代。诚如宋人自己所评论:“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鸟,则古不及近。”(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本朝画山水之学,为古今第一。”(邵博《闻见后录》)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注】琰:崔琰。他和张藏都是吴道子的学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当时一些谈论山水的画论和对“峰岫”、“云林,,的具体描述来看,山水画最迟应该出现在六朝时,但其画作我们只能想象,难以知晓它的原本面貌。 B.初期的山水无论是形象、技法、构图都非常笨拙,而且山水景物只是作为人事环境的背景、符号存在,根本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C.山水画的真正独立,大概在中唐前后。山水、树石、花鸟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抒写赞颂,获得了自己的性格,不再只是作为人事的背景、环境了。 D.山水景物作为绘画的主要题材而达到成熟水平,比起仕女、牛马来要晚得多。仕女、牛马是中唐以来的主题和高峰,山水花鸟的成熟和高峰应在宋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相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等摹本中的山树背景和敦煌壁画的情况看,六朝时代的山水诗大概比当时的山水画水平要高。 B.“状石……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功倍俞出,不胜其色。”这一文献记载说明从隋朝直到初唐山水画的发展十分缓慢,几乎没多大变化。 C.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说的“吴生每画,落笔便去,多琰与张藏布色”,是对“吴‘有笔而无墨”’一句的印证,表明吴道子在绘画上有重线条而不重色彩的倾向。 D.作者引述“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所画掩障,夜闻水声”等论述、传说是为了证明吴道子在山水画上有重大独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初,画中的山水是与人物、车马交杂在一起的。人物、牛马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占右更明显的地位,与人事关系更为直接,所以先从宗教艺术中解脱了出来。 B.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