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循迹智能车的设计和制作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选修课
姓名: 学号:
专业:
题目:循迹智能车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
设计地点:
设计日期:
成绩: 指导老师:
2015年4月10日
一、硬件组装:
1、车模套件
1万向轮
2车底板
3驱动轮
4主控板
5传感器
2、车模组装
车模组装一:万向轮的安装
车模组装二:驱动轮安装
1上长脚螺丝
2上专用紧固件
3固定轮子
4固定到小车底盘上(提前焊接电机连接线)
二、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
1硬件构成原理图
2硬件组成
1检测单元
控制器利用安装于车体前方的循迹传感器实时检测小车的位置,根据小车 所处的位置及时调整小车的运行速度和方向,使得小车能够始终沿着引导线运行。
红外对管光电传感器,采用软件编程实现数字化编码。
红外对管:检测原理:当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照射在赛道的不同位置时,接收管的状 态发生较大变化,通过相应的处理电路就可以获得此时的状态值,进行路径的判断。
贴近白色赛道,传感器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值:约4.7V;
远离白色赛道,传感器输出电压达到最小值:约0.2V;
贴近黑色赛道,传感器输出电压:约为0.7V。
为保证循迹智能汽车能够按照赛道引导线运行,一般需要多个传感器同时检测赛道。 理论上讲,所用的传感器越多,对赛道的检测则越精确,控制越灵活,但是,当传感器 数量增多时,占用的单片机管脚增多,处理电路也增多,消耗的电量也越多。
因此,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需合理选择传感器的数量。
另外,传感器的不同排列方式也会对赛道的检测有不同的作用。
循迹传感器采用的是灰度传感器,当传感器位于不同的位置(黑色引导线、白板)时, 输出电压值不同,控制器通过对循迹传感器电压值的采样,获取道路信息。
2电机驱动
智能汽车由直流电机提供动力,电机由车载直流电源供电,小车在运行过程中需 要根据赛道设定合适的速度,即需要对电机速度进行控制。因此,一般需要通过电机驱 动电路向电机提供可以调节输出电压的电源,以控制小车的速度。
使用L298N电机驱动芯片:
L298N硬件电路原理图
L298N是ST公司生产的一种高电压、大电流电机驱动芯片。该芯片采用15脚封装。 该芯片可以驱动一台两相步进电机或四相步进电机,也可以驱动两台直流电机。
L298N控制功能表:
控制方式:
1、IN1接正转PWM1,IN2接反转PWM2,EN控制启停;
2、EN接一路PWM,IN1接方向控制端DIR,DIR经反向后接IN2。
比较:第二种方式比第一种方式要节省单片机管脚,控制更方便!
3、电源管理电路
作用:为芯片及元件提供电压使其能正常稳定的工作!智能车的运行仅由一个电池提供电源!智能车的运行仅由一个电池提供电源!
不同的电路需要不同的电压,而电源仅由一个7.2V电池供电,因此,电源管理电路需要将7.2V的电压变换为各种需要的电压等级!
当输入端电压降低至6V左右时,7805稳压效果变差!
稳压电路
二极管的D1和D2的作用为:
是需要把电源提供的电压两级降压,为mcl提供合适的电压工作环境 。
7085前加一组,是为了抑制电源中的高频和低频成分,在7805后再加一组,是问了抑制7085在稳压过程中产生的高频和低频成分。
4、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是智能车的核心,均采用数字处理器。
控制电路设计内容:
控制芯片的选型;
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传感器输入接口电路设计;
舵机控制、电机驱动PWM设计;
按键与显示电路设计。
STC12系列单片机
(1) 增强型8051 CPU,1时钟/机器,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
(2) 工作电压范围:
5V单片机:3.4V-5.5V,3V单片机:2.2V-3.8V。
(3)工作频率范围:0-35MHZ,相当于普通8051单片机的0-420MHZ。
(4)用户程序空间:根据单片机型号配置不同的用户程序空间,有1KB、2KB、4KB、 6KB、8KB、12KB等。
(5)片内RAM:STCAD系列片上集成512字节RAM,而STCAD系列只 有256字节RAM。
(6)通用I/O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