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介中课艺一个变革时代文化现象及其历史解读
媒介中课艺一个变革时代文化现象及其历史解读
内容提要 在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的近代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过程中,伴随着近现代中国教育观念、内容、制度等的巨大变革,中国近代的传播媒介也有了惊人的发展,并出现了大量以中小学学生为读者对象的学生杂志,其中尤以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学生杂志》办刊时间最长。该杂志早期发表的诸多学生练习和习作,既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中国教育史保存了当时曾经存在过的那些生动的课艺内容,展示了一代学生的集体性格与精神世界,同时它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整个社会和教育变革、发展的一份生动、别致的历史档案。
关键词 《学生杂志》;课艺;媒介
作者方卫平,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人文学院教授。(金华321004)
作为学术研究对象,学生的练习本在中国的学术研究体制中一直没有得到过系统的保存、关注和研究。因此,当我们试图对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学生练习本进行考察的时候,我们面临着无从下手的尴尬和困难。
但是,在重返历史现场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的近代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过程中,伴随着近现代中国教育观念、内容、制度等的巨大变革,中国近代的传播媒介也有了惊人的发展。这些近代的传播媒介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时代的社会文化变革的同时,也以极大的热情介入和影响着中国近代教育变革和转型的进程。据有关的中国近代传媒史料研究介绍,“五四”前后出版的各类大中小学学生刊物就有数百种之多。在翻检这些已经泛黄了的媒介遗存和教育史料时,我们进一步发现,这些以大中小学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学生刊物,发表了大量的各类学生练习。通过对近现代学生杂志的检索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一个特定的变革时代中,媒介与学生练习之间的密切联系,而且还可以借此解读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容。
一
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开始,古老中国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和观念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并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们发现,曾经走在世界文明先进行列的中国,此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古老的刀矛弓矢根本抵挡不住西方坚船利炮的轰击,古老的思想文化也根本抵挡不住“西学”的传人。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原先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传统文化,开始被一些先进人士所怀疑。在中、西文化的对峙、交汇、碰撞中,近代中国走上了曲折的革旧求新、救亡图存的觉醒之路。
这一漫长、痛苦、曲折的变革过程,蕴含着极为丰富复杂的具体社会历史内容。从学生练习本研究的角度看,我们认为,以下文化动态所构成的基本历史背景,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首先,晚清学术文化进入了一个“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梁启超语)的时期。面对“西学”的冲击,“中学”的发展开始挣脱了传统的汉宋之争和今古文经学之争,在汲取西学的同时开始了废弃旧学创建新学的时代更新。近代新学的构建是一个动态演变的历史过程。王先明教授认为,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在于,因为人们学识和知识背景的不同,因为人们认知程度的不断变化,人们所建构的新学体系及其内容也有所不同。但是,到了20世纪初,“新学”已被普遍认定为一种兼取中西的新的中学形态。尽管其具体内容无比丰富复杂,但大体说来,就内在结构而言,新学体系是一种融通中西的学术文化复合体,即以中学之纲常伦理与西学之西史、西艺、西政的合而为一。
新学的历史建构过程及其所提供的新的学术文化面貌,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和价值。对于本文的论题来说,新学也构成了当时教育改革的具体学术和文化背景,尤其是其中关于西史、西艺、西政方面的内容,不仅影响了当时新式教育的具体内容,也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内容面貌构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其次,在晚清的各项社会改革中,教育改革是其中颇具成效的一项改革。中国封建教育在由传统向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经历了洋务教育、维新教育、新政教育三个改革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积累,新政教育改革获得了最具突破性的进展。1901年,清朝政府为了应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危局,不得不开始在各个方面实行“新政”。这次“新政”在教育方面的改革主要有四项内容,即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学制,厘订教育宗旨,改革教育行政机构。这些改革在中国教育史和文化史上的意义是极为深刻的。例如,1903年拟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都作了具体规定;1906年科举制度的最终废除,结束了中国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取仕传统;各级兴学机构也纷纷建立――这一切,都为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在中国的建设和推广,从制度设计上提供了可能。
事实也正是如此。从1902年至1911年,近代学堂由700余所发展至52500所,在校学生最高时达到163万多人。教育改革的具体行动也开始辐射、深入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