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一些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一些启示
摘要:本文在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源流进行回视的同时,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从教育本质观、师生关系观和教育过程观三个角度加以归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启示: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构对话式的教学交往形式。
关键词: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新课程改革;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存在主义是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高度繁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出现了社会经济危机、失业、破产、人们精神颓废消极时应运而生的一股反传统的哲学思潮。虽然存在主义哲学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但“存在主义是一种关于个人生活的哲学,它一定会对教育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因为教育是一种个人塑造自己或被塑造的过程”。[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均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一、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源流探视
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克尔凯戈尔和德国唯意志论者尼采的生命意志哲学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形成开辟了道路。前者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存在,哲学的任务是回答如何去生活;后者认为自苏格拉底以来,理性主义支配的思想和文化限制并扼杀了人所特有的非理性的生命本能,和理性相关的诸如主体、客体、对象、意义等概念都是虚构的,不能用来确定人的真正意义。二者都强调主观性,反对理性和科学的客观性,他们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随后存在主义在教育哲学领域生长起来,并出现了大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家。
有神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强调“自我的存在”,把“个性”的发展跟上帝这个最高“存在”联系在一起。如克尔凯戈尔强调哲学家应探讨现实中的人生问题,人的存在指此时、此地、此人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个人存在。人在选择改造自己的本质时有选择的自由,而一旦选择,便要负起其所选择之后果的责任。存在分为三级:感性存在是从维持生命到享乐方面的存在;理性存在是运用理性使自己对别人尽到伦理责任,合乎社会道德的存在;宗教性存在是对神的自觉与崇敬,从而使精神有所寄托的存在。
现象学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亦称无神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他们强调“自由”和“选择”,把“个性”的解放依托于个人的主观意志。海德格尔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一是“忧虑”,二是“真实”。人被抛入一个“虚无”的世界,内心充满成为什么样人的“忧虑”,要么回避忧虑,与他人一样过着标准化、非人格化的不“真实”的生活,要么接受忧虑的提示,视人为完全自由的,过“真正”的生活。萨特作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他也提出两个核心概念:一是“自由”,二是“选择”。他认为个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即选择,个人有权绝对自由地选择。他反对“糟糕的忠诚”,反对崇拜、仿效、屈从,认为只有自由地选择才能使教育个性化。
二、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在回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源流的基础上,探析存在主义者对教育基本问题的观点,能够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存在主义的教育哲学思想,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存在主义哲学对新课程改革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一)教育本质观
关于教育本质,存在主义者把人作为着眼点,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天性”。[2]他们重视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认为教育应该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要回归人本身。“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3]
存在主义者认为,整齐划一的教育计划不能完成教育塑造灵魂的任务,那是以增长物质财富为目的而带来了精神价值的消解,知识仅仅是启迪人的自由天性的手段而非目的,技术理性思想指导下的教育只会对人性进行遮蔽和异化。存在主义极力凸显和弘扬个人价值、个体自由和个性张扬。这种教育观的出发点,着眼点以及深层的依据就是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实现,这跟萨特的“自我创造”,海德格尔的“自我设计”及雅斯贝斯的“自我超越”的主张是一致的。
(二)师生关系观
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主义教育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提出自己在师生关系方面的独到见解。存在主义者认为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学生只能象商品的原料一样被当成了加工对象,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主体性,得不到自由的发展。因此存在主义者认为,“对话”是存在主义最理想的教育形式,“我与你”是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关系。
“对话”是具有同等资格和同等权利通过言谈和倾听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