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 汪红仪 第二十七章 抗心绞痛药 第一节 概述 心绞痛的含义 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心绞痛的类型 心绞痛的病理生理机制 决定心肌耗氧及供氧的因素 治疗心绞痛的原则 药物分类 二、临床表现: 病人胸骨后部或左前胸出现阵发性绞痛,闷痛或压榨性痛感,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及肢端。发作一般持续数分钟,很少超过10~15min,休息或用药物治疗后常可缓解。 五、决定耗氧及供氧的因素 1、决定耗氧的因素 心室壁张力(心室内压与容积) 心肌收缩力 心率 2、决定供氧的因素 冠状动脉阻力 灌流压 侧枝循环 心室舒张时间 六、药物治疗原则 扩张冠状动脉 改善侧枝循环 降低室壁张力 减弱心肌收缩力 减慢心率 七、药物分类 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 β受体阻断药 钙拮抗药 其他 第二节 硝酸酯类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功能基团:-O-NO2 【体内过程】 给药:口服时“首过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为8%) 舌下含化可避免“首过效应”的影响(生物利用度为80%)。含服后1~2分钟起效,持续20~30分钟。 硝酸甘油也可经皮肤吸收,用2%硝酸甘油软膏或贴膜剂睡前涂抹在前臂或胸部皮肤上,可持续较长的有效浓度。 消除: 硝酸甘油在肝内经有机硝酸酯还原酶作用,生成易水溶的二硝酸或单硝酸盐,最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由肾排出。 【药理作用】 基本作用:松弛平滑肌 ,尤其是血管平滑肌作用明显 抗心绞痛药理作用的机制 降低心肌耗氧量 扩张容量血管而降低前负荷、缩小心室容积; 扩张小动脉而降低后负荷,降低动脉压。(注意:扩张小动脉,使动脉压降低,可反射兴奋交感神经,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使耗氧量增加) 舒张冠状血管、促进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 降低左室充盈压,增加心内膜供血,改善左室顺应性 降低心室壁张力; 降低心室内压力。 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减轻缺血损伤 NO→PGI2、CGRP↑ 促进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 扩张较大的输送血管及侧支血管,对阻力血管作用弱; 阻力血管的阻力大小取决于心肌耗氧量,耗氧量增加时,阻力降低。否则相反。但是缺血区的阻力血管对此调节不敏感,仍处于代偿性扩张状态。 硝酸甘油舒张血管的作用机制 硝酸甘油扩张血管的机制 硝酸酯类药物能在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被生物降解产生NO,通过NO拟内源性血管内皮舒张因子而起作用。也有人认为,硝酸甘油可与平滑肌细胞膜内(—SH)结合,形成NO产生作用。 [临床应用] 各型心绞痛 急性心梗:减少耗氧量、 缩小梗塞面积 心衰 急性呼吸衰竭 不良反应 血管舒张所继发: 治疗量:短时面颊部皮肤发红;搏动性头痛;眼内压升高 大剂量:体位性低血压及晕厥 剂量过大:加重心绞痛发作 超剂量:高铁血红蛋白症 耐受性 连续用药:耐受,①巯基耗竭 ②血管扩张→血管内压力↓ →交感神经↑ →NA释放↑、RAS激活 存在交叉耐受 第三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抗心绞痛作用】 1.降低心肌耗氧量 抑制心脏,心率↓,心肌收缩力↓ (注意:抑制心肌收缩而增大心室容积,延长射血时间,相对增加心肌耗氧量) 2.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 ① 心率↓→心舒张期↑ ② 心肌耗氧↓→非缺血区阻力↑→缺血区血流↑ 3.改善心肌代谢 ① 促进组织中氧与血红蛋白分离→心肌组织供氧↑ ② 改善心肌缺血区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糖代谢,减少耗氧。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治疗 对兼患高血压或心律失常者更适用 心肌梗塞:缩小梗塞范围 因抑制心肌收缩力,慎用 注意: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的变异型心绞痛不宜用 由于阻断冠状血管β2受体,α受体占优势 ,引起冠状血管收缩 第四节 钙拮抗药 常用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普尼拉明 【抗心绞痛作用及机制】 1. 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心肌收缩,减慢心率;扩张外周 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2. 舒张冠脉:扩张输送血管及小阻力血管; 增加侧枝循环 3. 保护缺血心肌细胞:细胞坏死与细胞内Ca2+ 过量有关, 抑制Ca2+ 内流,可保护缺血心肌细胞 4. 抑制血小板聚集: 阻滞Ca2+内流, 降低血小板内Ca2+浓度, 抑制血小板聚集。 5. 促进内源性NO产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