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3届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论文 PAGE 2 PAGE \* MERGEFORMAT11 重庆三峡学院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定稿修改) 院 系 文学与新闻学院 专 业 汉语言(师范类) 年 级 2009级 学生学号 200903024206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3年4月22日 目录 摘要1 一、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类型1 (一)神女1 (二)宫廷女性1 (三)中下层社会的女性2 (四)其他5 二、李白女诗中的政治寓托5 三、与其他女性诗比较6 (一)与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较6 (二)与花间词中的女性形象比较7 四、在盛唐背景下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的新特点8 (一)李白女性诗中出现的新形象8 (二)李白女性诗中女子的地位9致谢语10 参考文献10 英文题目10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3届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论文 PAGE 1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09级 重庆万州 404100 [摘要] 李白诗歌中具有众多的女性形象。按照类型分有神女、宫庭女性、中下层社会女性形象以及其他这四种。本文认为这些女性形象有李白的政治寄托,不仅与宫体诗中和花间词中的女性形象有不同,而且代表着盛唐的文化风貌。 [关键词] 李白 女性诗歌 形象类型 对比 新形象 历来研究李白的诗学主要集中在对“儒释道”三家思想和李白作品本身的研究上。然而目前文学研究领域对李白诗歌当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因此研究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仍具有重要意义。据王琦《李太白全集》统计,李白描写妇女的诗歌共有一百三十多首,约占全部诗作的九分之一。可见女性描写与李白诗歌创作之密切。这些女性诗歌涉及了盛唐时代广泛的社会问题,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同时体现了李白对美的追求。本文拟对之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类型 我们从空间角度可将李白的女性诗歌形象分为神女、宫庭女性、中下层女性形象这三种。这种划分与李白的经历息息相关。因为李白曾在宫中做过翰林待诏,所以他必然接触过和了解宫廷女性。而且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民间游历,那么肯定认识各式各样的下层劳动女性,加之他信仰道教,因而神女形象的存在是必然的。下面我就李白诗歌中描写的神女、宫庭女性、下层女性这三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一)神女 如《感兴八首》(其二)云: 洛浦有宓妃,飘飖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解佩欲西去,含情讵相违。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陈王徒作赋,神女岂同归?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1](817页) 很显然,这首诗是受到了曹植《洛神赋》的影响。不过曹植的那首诗重在描写洛神的美丽容貌和人神之恋。李白则从洛神角度借用曹植的“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2](241页)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她的高洁人格:她像轻云披拂着的高洁的明月,一言一行都折射出了然可见的清新光辉。在洛神看来,曹植重写人间思妇刻骨铭心的情欲,并且将她们写得视情欲为生命,像这种好色的词赋是有伤大雅的,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讥评。可李白此篇却是对《洛神赋》进行反讽,赞颂了神女超越情欲的仙风道骨。因此,李白这首诗可谓开拓了诗歌审美心理学新深度的领域。 (二)宫廷女性 这一类型的女性形象较多,有皇后、妃子、贵妇、宫女等。 1、皇后 如《妾薄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1](203页) 《妾薄命》为乐府古题。李白的这首《妾薄命》,通过叙述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之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2、贵妃 李白描写杨贵妃花容月貌、情思情感的诗歌有以下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1](1054页)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宫中做翰林待诏时因贵妃和玄宗赏牡丹而作。第一首中写看到云就想起杨贵妃华贵的衣裳,看到花就想起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