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论文提要
江泽民同志提出本世纪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正确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地向城内转移,大力发展城镇经济,以城镇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发展,缩短城乡差别,营造良好契机。然而,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盲然涌入城镇给我县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进城流动人口犯罪日益增多,已成为影响我县社会治安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分析研究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原因、趋势,找出并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打击对策,对XX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稳步发展,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有着重要意义。
一、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
二、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流动人口犯罪多以“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为主。
(二)、流动人口多以城内较隐蔽的地方或城郊结合部的出租房为栖身之处,有相对稳定的藏身之地。
(三)、流动人口作案胆大妄为,无所顾忌。
(四)、“两劳”释放人员居多,重新犯罪的占一定比例。
(五)、犯罪呈现低龄化、低文化趋势。
三、犯罪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产物。
2、城乡差别的存在,与部分进城农民强烈的愿望产生巨大矛盾,诱发其物质欲念的膨胀,导致欲力失衡,进而引发犯罪。
3、农村基层行政组织对农民的管理控制弱化。
4、城市管理机制不完善。
(二)、主观原因
1、文化素质较低。
2、道德水准和法制观念较差。
3、心里因素不健康。
四、犯罪预防及对策
(一)、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
(二)、坚持严打方针,强化侦查破案,努力提高打击和控制刑事犯罪的能力。
(三)、努力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
(四)、健全三级管理组织,营造“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动态管理模式。
(五)、抓好三个管理环节,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六)、落实三项管理措施,强化管理实效。
关于XX县流动人口犯罪问题
的调查与思考
江泽民同志提出本世纪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正确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地向城内转移,大力发展城镇经济,以城镇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发展,缩短城乡差别,营造良好契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XX已逐渐成为XX州的一个繁华城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引来众多的外来流动人口,特别是本县边远乡(镇)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镇,众多外来流动人口的拥入为我县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我县社会治安带来复杂的问题。进城流动人口犯罪日益增多,已成为影响我县社会治安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分析研究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原因、趋势,找出并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打击对策,对XX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稳步发展,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有着重要意义。
一、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
从XX县公安局获悉,全县流动人口数量从1996年的*万增加到2006年的*万,10年内翻了*番,超过了全县人口总数的*%,约占农村劳动力的*%。(XX公安局有关资料)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流动人口犯罪也在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底,XX县流动人口犯罪比例占全部案犯的63%,(XX公安局统计报表)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而在不少大中城市,流动人口犯罪案件已占全部刑事案件的70%以上。据2005年统计,流动人口犯罪占当地全部刑事案件的比例,北京市为70.2%,上海市为73.6%,广州市为82.2%,重庆市为71.9%,东莞市为85.4%,深圳市为97%。(法制报)XX县流动人口经常实施的犯罪主要以盗窃和抢夺为主、其次是卖淫、强奸、杀人、赌博。据统计,XX县公安局2005年破获的案件中,流动人口作案的就占了56%,其中盗窃占85%;2006年破获的案件中流动人口作案上升到63%,其中盗窃案占总案件的87%。
二、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特点
1、流动人口犯罪多以“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为主。流动人口大多是为务工经商、致富赚钱的目的而涌入城市的,因而在流动人口的犯罪活动中,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犯罪更为突出。在侵财性犯罪中,犯罪嫌疑人手段残忍,不计后果,作案目标随意性强,往往是在街上闲逛中,碰到目标就伺机下手,让受害者防不胜防,社会危害性很大。如贺启能系列抢劫案,犯罪嫌疑人有时单独、有时结伙,在城区一些街道漫无目标的游逛,看到适合对象,尾随至行人稀少处,突然用铁锤击打目标后忱部,至目标失去反抗能力,实施抢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