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
天琴论文:广西龙州天琴文化传习馆会展模式初探
[摘要]由于现实中的龙州天琴文化传习馆目前尚处于项目建设状态,还未开始正式运营。以天琴文化的特征作为会展策划的依据,以国内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传习馆的运作实践作为借鉴,初步探讨一个可行的会展模式。
[关键词]天琴 天琴文化 文化传习 会展
会展是会议、展览、节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总称,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体性的物质、文化、信息交流活动。它包括各种类型的会议、展览展销活动、体育竞技活动、各种节事活动等。一般而言,会展策划包括内容策划、运作模式策划和策划效果评估等。文化传习馆以场馆的形式进行展演,具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能保证文化传习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一、龙州天琴文化传习馆的内容策划
广西龙州县从2003年开始挖掘龙州金龙镇的民族乐器天琴,打造天琴女子弹唱组合;2005年,县文体局开始启动天琴表演区的建设项目,建设天琴民族楼及舞台;2010年,委托工业设计院设计建设美女村民俗文化园,在县城建设天琴文化传习馆,目前尚处于项目建设状态。从这些路程我们可以看到,广西龙州天琴文化正逐渐步入实体项目的运作阶段,从一种“草根”的民间文化演变成为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文化产业。
1.天琴的历史文化价值
天琴,是壮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她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造型,粗犷的音域,古朴的表演形式而编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词典》,成为了中国民族乐器家庭中的一员。其中介绍,“天琴,壮族弦鸣乐器,弹拨类。主要用于一种叫“天”的文艺活动而得名。天琴从巫文化发展成为龙州县壮族人民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且流传至今,可以说是壮族文化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壮族古代文化的史料。
天琴,是骆越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代表之一,主要用于“巫术”的宗教祭祀活动,具有典型的巫文化特点。据考证,2000多年前,骆越先民在左江流域狩猎耕耘、栖息繁衍。当时,由于人们耕作方式原始,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无法理解,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崇拜思想。人们借助“巫术”,开展祭祀活动,向天求灵,保佑苍生。“巫术”的主要道具是“叮”(即天琴)和“马”(即铜铃),女巫作法时,手持“叮”(天琴),边弹边唱,脚拇指套铜铃,和着琴声,有节奏的抖动。“巫术”的祭祀仪式大都是祛邪祈福。“巫术”产生了天琴。
从唐代开始,巫师就借助天琴从事各种巫术活动,且流传至今。在壮族民间故事《妈勒访天边》中就有对天琴的产生、制作、传唱的生动描述。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民间集成普查中,天琴就以壮族民间乐器被编入有关集成里,成为中国民族乐器的一员。
天琴在壮民族音乐史、曲艺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民族宗教史等方面产生过影响,是骆越文化在曲艺方面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具有骆越文化传统独特的见证价值。
2.天琴传习的内容和形式
天琴文化传习馆主要展示天琴的制造工艺,弹奏姿势,古传的唱词和唱本。天琴文化的“核心层”指天琴弹唱在现代舞台的表演。“外围层”指围绕天琴所进行的一系列文化建构,如布傣的其它族群标识如长袍黑衣、原生态演唱或对唱、神秘的“唱天”祭祀礼仪,等等。“相关层”包括表演、旅游、服装、乐器、工艺品生产和销售的文化企业和个人。
天琴文化还与发源地龙州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密不可分。龙州地区的民族文化可归纳为:
(1)歌圩、山歌
龙州县的歌圩文化可追塑到远古时代,聪明智慧的壮族人民,在漫长的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创作了丰富的民间歌谣(山歌)。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唱山歌成为村民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最鼎盛时期为上世纪60年代以前。
(2)民间节日(农历)
春节(正月初一至初七)、元宵节(正月十五)、拜山节(三月初三)、侬侗节(二月初,各村自定)、草粢节(四月初四)、歌圩节(龙州县城为农历四月十三、各乡村日期不同)、端午节、牛魂节(六月初六)、坤那(六月收割后给田地做生日)、乞巧节(七月初七日)、中元节(七月十四)、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糍那节(十月初二、庆丰收),冬至节,送灶节(十二月二十三日),扫房节(十二月二十四日),除夕(农历大年三十)。
(3)服饰文化
龙州95%的人口为壮族,其穿着分为短衣和黑长衣两种,黑长衣分布在金龙镇,长衣穿着后离地7寸,腰间用黑布条束腰,头发用布条包卷盘于头上,其穿带装饰有银制项圈,手镯,脚镯和腰间银链。短衣分布于除金龙镇外的各乡镇,衣服以黑色或兰色为主,黑色衣配少量兰色做装饰,衣着大方,穿着方便。
(4)民间戏剧、舞蹈、乐器
龙州的戏剧的剧种有粤剧、邕剧和调子三大类,其中邕剧分布在龙州、上金、下冻、水口四乡镇,粤剧分布在龙州、霞秀、上金、响水、下冻、水口、八角。调子则流行于各乡镇,共演出过217个传统剧目。
龙州人民能歌善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