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中医论治概论.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皮肤病的中医论治 皮肤病的辨证 皮肤病的辨证和内科病的辨证一样,同样是应用八纲、脏腑、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等辨证方法。考虑到上述辨证方法在中医学教材中均有介绍,这里仅就皮肤病的自觉症状和皮肤损害的辨证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汗疱疹 汗疱疹亦称出汗不良为见于掌跖部的一种复发性水疱性发疹。 病因学 尚不明了。由于本病常伴有多汗症,控制多汗有利于症状的缓解,故以往认为,系汗管口闭塞引起的汗液潴留所致。实际上本病与汗管无关。目前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湿疹样反应,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可能性是其诱发因素。亦有认为本病偶为 细菌、食物和药物的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 本病夏日多见。好发于手掌和手指侧面,有时见于指背末端,足底较少见。损害为多数米粒大深在性水疱,呈半球形,略高于皮面,成群发生,对称分布。早期水疱透明,以后可变混浊,邻近水疱相互融合后可出现豌豆大或更大的大疱,有灼热和瘙痒感,水疱不易破裂,常伴有手工艺足多汗。少数因搔抓而引起继发性感染,致手足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诊断 根据发部位及水疱特点,倾向复发及有多汗等特点,不难诊断。应与癣菌疹、手癣、接触性皮炎、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鉴别。 治疗 原则为减少手足多汗,避免情绪激动,可适当用镇静剂如溴剂和安定等,抗组胺制剂亦可应用。水疱性损害可用止痒收敛性洗剂如含酚炉甘石洗剂或用0.5%明矾溶液等湿敷或浸泡,也可用中药“苍耳子、蛇床子、甘草、明矾各15克,煎水泡手。已经剥脱干燥疼痛者,也用外用2%水杨酸软膏或10-20%尿素霜。对于重症顽固患者,可酌用强的松30毫克/日,分3次服,经数日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 自觉症状 1、痒 痒由多种原因引起,它是肾脏的一个主要症状,痒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风邪 多表现为干性皮损,遍体作痒,游走不定,有时是密集的小丘疹,抓破出血,随破随收。 (2)湿邪 表现为水肿、小水泡、易渗出,向四周蔓延,病程长。 (3)热邪 皮肤红肿、灼热。或发全身,或在局部。如毒热炽盛,有化浓及浓性结痂。 (4)血虚 皮肤干燥脱屑,或皮肤增厚,失润而痒,多无渗出,慢性经过。 (5)虫淫 如虫行皮内,浸淫蔓延,瘙痒无度,夜寐不安。 2、痛 祖国医学认为痛的病机是“不通则痛”。痛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气血壅滞、阻塞不通的一种临床表现。 痛有虚实之分,虚证喜按,按之痛减;实证拒按,按之痛剧。皮肤病中的痛以实证为多见。实证中也可分寒、热、气滞、血瘀等。寒邪所致之痛经热则缓,遇冷则剧,皮色苍白或暗紫。热邪所致之痛遇冷则轻,经热则剧,皮色焮(xin)红灼热。气滞所致之痛常因心情抑郁而加剧,心情舒畅而缓解。血瘀所致之痛固定不移,皮色青紫。 其它自觉症状比较少见,在此从略。 (二)皮肤损害辨证 1、原发损害 (1)斑疹 1)红斑:压之退色多为血热;压之不退色,除血热外还可能有血瘀。热毒炽盛则色紫红。此外,红斑也可由风热或湿热引起。 2)紫斑:可由心火、肝火旺盛或血热妄行,溢于脉络外而引起;亦可因脾不统血,血不循经而溢于脉络之外;或是阴虚内热,热伤脉络所致;也有的是血瘀引起。 3)白斑:为气滞或气血不和。 (1)丘疹:较小而密集的丘疹伴有瘙痒多为风热;较大丘疹色红,多为血热。 (2)水疱及大疱:无红晕者多为水湿,周围有红晕者, 多为湿热或湿毒。 (3)脓疱:主要为热毒或湿毒。 (4)结节:小而肤色正常伴有瘙痒者,属血虚风胜,或属外受风邪,郁于肌肤所致;小而色红无痒痛者, 多属气血凝滞;大而色鲜红者多为血分有热,血脉壅滞;大而色紫红者多为寒凝血瘀所致。 (5)风团:色白者多为风寒;色红者多为风热。 2.继发损害 (1)鳞屑 可分干性及油性两大类:干性才如为慢性,多为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发于急性病后者则为余热未净。油性者则多为湿蕴肌表所致。 (2)糜烂 多为湿热所致。 (3)痂 脓痂多为热毒,浆痂多为湿热,血痂多为血热所致。 (4)抓痕 抓破有血痂者,多为内热;抓后留白线者多为风盛。 (5)溃疡 多为热毒内蕴,或外来伤害,复感毒邪,毒热炽盛,肉腐皮溃,遂成此证。 (6)皲裂 可由于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引起;或因血虚风燥,皮肤失去润泽,复受牵拉而成;或由寒邪引起,“燥盛则干,寒盛则裂。” (7)色素沉着 多为气血不和,或由肾虚引起。 (8)苔藓样变 初为风邪凝聚,郁而化热,久则由于血虚风澡,肌肤失养而成此证。 第二节 治疗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也可分为内治和外治。一般说来,限局性皮损,外治即可收效,但是皮肤病常和整体休息息相关,因此除了上述各种辨证之外,尤应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病情变化,标本、缓急等,证治结合、灵活掌握处方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疗效。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