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7
附件2:
【2009年东莞市小学数学教研会】
参 评 教 学 论 文
题目: 小学生计算病例的“病理”透视
姓 名: 王金发
单 位: 东莞市东城五小
联系电话
小学生计算病例的“病理”透视
摘要:本文透视小学生计算病例的若干“病理”。所谓计算错误,许多人认为是粗心造成的,其实这种理解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粗心”背后隐藏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特别是学生做题时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这其中包括记忆干扰、迁移干扰、定势影响、注意力分配不足、不良做题习惯影响、教师期望心理等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透视学生的点滴错误,不断帮助学生调整做题心理,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计算、病例、病理、透视、学习方式
以前,小学数学又叫“算术”,从“算术”一词我们能够充分感受到计算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实际上,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从走上讲台那一刻开始,就开始重视计算,但是有许多教师有心教学,却力不从心,有行动,但很多都是“莽动”,搞的是题海战术。学生在教师的反复训练下,也出现了两部分不良现象,一部分学生是越练越糊涂,越学越糊涂,后来就干脆不学了;还有一部分呢?则练出脾性来了,成了“油子”,认为计算无非就是这样,不做也会,只要我认真。但是这种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认真不起来”,考试时也老是出错。这时,老师也无奈,只好骂:“不要太粗心!”一个“粗心”两字怎么可以了得。其实是我们的教师自己粗心了,不知“粗心”两字背后隐藏了多少未知因素。经验告诫大家,教师不要一味主观判断,而要在计算教学中学会分析、找出孩子错误的真正原因——“病理”,特别是心理因素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孩子从做题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促进学生在计算学习方面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下面结合学生做题心理进行分析,透视计算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病理”,以此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记忆干扰
清晰、正确的记忆是学生学习的前提,相反,模糊、错误的“印象”就会干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遗忘的原因主要有“衰退理论”和“干扰理论”。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使记忆痕迹产生抑制的结果,这种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在学生学习中,这两种抑制经常存在着、影响着学生学习。
案例一:类似的“印象”模糊叠加干扰
类似的“印象”模糊叠加,是相类似记忆相互干扰的结果,它时常表现为一种前摄抑制,即学生先前学习的知识干扰着现时学习。如45-19=24的错误,你会认为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原因?类似的习题还有如“75-28=43”等,这种题的错误大致一看,真有一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出错呢?后来我又在其他同学的试卷、作业中发现了类似的错误,几番对照、分析,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5+9=14”,所以想到了“15-9=4”,是学生“做减想加”时出现了类似的“
帮助学生找到了错误的原因,我们就要通过针对性练习把学生从错误的认识中“迁导”出来。
针对练习一:
75-29=(44)、54-28=(22)、66-49=(15)、73-69=(2),(括号中的得数是学生错误的答案。)这一组练习目的是让有这种错误的学生继续上当,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错误。
对比练习二:
5+9= 4+8= 2+9=
15-9= 14-8= 13-9=
这组练习重在引导学生认清计算时记忆错误的真正原因,分清模糊“印象”的干扰,走出思维误区。
案例二:现时学习知识的背景干扰
记忆遗忘还表现为一种倒摄抑制,即现时学习情境、知识对原有学习的一种干扰。这种干扰主要是在学习中缺乏对比,使学生没有足够的心理认识,局限于现时学习情境之中,做了一时的“井底之蛙”。教师对此要随时引导对比或者创设这种对比情景,有了这种经历与体验,就能很好地打破心理定势,促进学习快速发展。
如“+=”,这种错误出现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后引发的,他们对于分数乘法的“约分”有深刻的体验和好感,看到如此“简捷,可以约分的”习题根本就不加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加强对比,随时在分数乘法练习中穿插一些分数加减的习题,给他们一个“猛醒”,激活认知。
又如在学习了“解比例”后,学生对于解比例有了较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求解有很好的心灵感悟,表现出极大的解题热情。在这个时候,正是打破学生心理定势的最好时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