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上德不德 ,是 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 以无德 。上德 无
为@而无 以为⑥ 也⑥ 。上仁⑥为之④而无 以为也 。_ 上义⑩ 为之
而 有 以 为 ① 也 。 上 礼 ① 为 之 而 莫 之 ① 也,则攘臂④而乃④
之 。故 失道④ 而后 ④ 德 ① ,失德 而句 ④ 仁 ,失 仁而 句 义 ,失 义而
句 礼 。夫 礼 者 ,忠 信 之 泊 ⑨ 也 ,而 ④ 之首也 。前 识⑨ 者 ,道之
华④ 也 ,而愚⑧ 之首也 。是 以大丈夫居 [斤④厚②而不② 〕居斤
泊 。 居 实⑩ 而 不居 斤华 。故去罢④ 而 取 此 。
〔校注〕
木篇相 当十通行本第 十八章 甲本 与 乙本 篇 序 完 全 相 同 。 帛书 《老
了》甲、乙本虽不分篇,但在 《德》、《道》二部分的第一句仁方都有黑色方
块记号 。 《德》在前 , 《道》在后这个次序与 《韩非子 解老》、《指归》相
同 。白东汉 以来 的木子都 已改为 《道 》在前 , 《德》在后 。古人思维常把
重 要 的放 在 后 面 。 帛书 本 正 是 反 映 了 “道 大 于 德 , 明德 易而 知 道 难 ”
(《臆解》 灾 )的思想 。在称 呼上仍 以道为首言。所 以 《庄子 》、 《韩非
子》、《礼记》、《史记》等书皆言“道德 ”。
⑨德 , 《老子 》朽 的基本观念 。它形成并发展 于西周 ,至春秋 时成为重要 的
政 治 观 念 。德 既是 正 心立 身 的修 养 ,又 是 治 国从 政 的资格 。它 是 对 当
时贵族 品质 的确认 。
第 2 页
此 处“上 德 ”与 首 句 之“上 德 ”(上 等 之 德 )含 义 不 同 。上 德 ,崇 尚德 。以
下“上仁 ”、“上 义 ”、“上 礼 ”用 法 与 此 同。
无为,顺应 自然,不加施为。
⑥ 无 以为 ,“以 ”犹“所 ”。即“无 所 作 为 ”,犹 言做 不 出什 么 来 。
④王弼本 、河上本此句下有 “下德为之而有 以为”一句,傅奕本有作 “下德
为之而无 以为。”“下德 ”一句,《韩非子》引文没有,《校释》认为:“经文 固
无是也。”帛书 甲、乙本 皆无,益证其说。从 帛书原文看: “无为而无 以
为 ”、“为之而 无 以为 ”、“为之 而有 以为 ”、“为 之而 莫之 ”,句 意 递 降 ,层
层下移,逻辑严整 。如插入 “下德”一句就不通了。
①仁,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含义为慈爱、亲爱,但仁是文明社会人
压迫人的产物 。 《韩非子 解老 》:“仁者 ,谓 中心欣 然爱人 也,其喜人之
有福 ,而恶人之有祸也 。生心之所不能 已也,非求其报 。故 曰,上仁为
之而无 以为也。”
为之,需要、作为。有了仁爱之心,形必役于心而有所为。
④ 帛书 乙本“义 ”原 作“德 ”,“德 ”系误 书 ,当 时用 朱 砂 涂后 改 写 别 的字 ,改
写之字 已脱 落 ,甲本作“义 ”,即据 补 。《淮 南子 齐 俗 训 》:“义 者 ,所 以
合 君 臣、父 子、兄 弟、夫 妻、朋 友 之 际也 。”义 补 充 了仁 的不 足 ,但 与 仁 相
比是次一层 的好 的品德 。 《礼记 祭 统》:“夫义者所 以济志也 ,诸德 之
发 也 。”
①有以为,有所为。 《韩非子 解老》注: “盖谓适其宜而为之,是为上义;
故上义之为,乃因其宜而为,故有为而为也。”
礼,用以确定人与人关系的社会准则、规范和仪式。 《荀子 富国》:“礼
者 ,贵 贱 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