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辛弃疾爱国词
浅谈辛弃疾爱国词
摘要: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局面的强烈不满和对投降政策的批判以及对抗金斗争的高度赞扬;表现了抒发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辛弃疾的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
关键词:词 辛弃疾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97-02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出生在金国统治的北方,目睹了国破家亡的痛苦环境,从小就抱有杀敌报国、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辛弃疾投归南宋后,成为南宋朝廷的一员抗战将领。先后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任职,消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长期被朝廷闲置。直至宋金形势逆转,金兵已入侵淮南时,朝廷才启用辛弃疾,而此时的辛弃疾已身染沉疴,不久病死于江西铅山。他的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始终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
词是辛弃疾的主要文学创作形式,他的词慷慨纵横,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以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和充沛的创作才情,多样的艺术风格,开拓了词的艺术境界。把词的儿女闲情,唱和酬答狭窄范围中解放出来,引向更广阔更激荡的社会现实生活。由于辛弃疾的不凡才能与特殊的境遇,在他创作的词里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1 表现了词人对故土的怀念,对敌人的仇恨,希望杀敌立功,收复失地,实现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
金兵入侵,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不图收复失地,大好河山沦为异族之手,北方人民惨遭异族蹂躏,生灵涂炭,诗人空有满腔报国之志却得不到朝廷重用,无法施展扶危济世的才能抱负,只能把对中原故地沦陷区人民的怀念,对敌人的仇恨,希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倾注在自己创作的词中。如《菩萨蛮·江西造口壁》这首词通过诗人登临眺望,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难的痛惜心情,表现了他渴望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以及留在后方做官,无法上前线的惆怅和苦闷。在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满江红.题冷泉亭》、等词中这种对沦陷区国土和人民的怀念,显得更为深切。在辛弃疾的词里洋溢着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他的作品中,多处可以看到“西北望长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神州毕竟,几番离合?”(《贺新郎》),“对婵娟,从此话离愁,金樽里。”(《满江红》)等句子,“长安”、“神州”实际上都是北宋的京城汴京的比喻,“离愁”则是中原父老望不见为“整顿乾坤”而战的宋军,面对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愁别绪。所有这些词作无不凝聚着词人对中原故土的眷恋和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怀念而倾注在自己的笔端,从而成为不朽的爱国篇章。
2 表现了词人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局面的强烈不满和对投降政策的批判,以及对抗金斗争的高度赞扬
辛弃疾是一个立志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志士,他投奔南宋以来,多次上书献策要求朝廷出兵北伐。他做地方官时,设想多种方法建军备战,积极为北伐中原筹措。但是,昏暗的南宋朝廷,一直妥协投降,不仅苟且偷安,同时对抗战人物多加贬谪弃置,这种腐败状况令诗人十分愤慨。《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在婉转悱恻中深有寄托,曲折抒写了自己的政治哀怨。这首词曲折地表达了他对抗金战机、恢复希望失落的惋惜和悲叹,对葬送抗战良机、贻误国家大计的怨恨及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在辛弃疾的其他词作中,鲜明地表达对国势时局的忧虑愤激。他批判南宋朝廷忘了国耻,苟且偷安,不思北伐,以致“西风塞马空肥”(《木兰花慢》),他也批判南宋最高统治者是非不分,贤愚不辨,“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卜算子》),“几人曾是经纶手?”(《水龙吟》)是他对南宋苟且偷安求和君臣的贬责。他愤怒地写到要清除这些抗金事业中的绊脚石,蒙蔽君主的小人,“砍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引》)。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苟安求和君臣的贬责和对坚持抗金收复失地的抗金志士极力推崇赞许。辛弃疾的这类词或委婉含蓄,或借古喻今,或直言慷慨,曲折地表达了深沉而又复杂的爱国感情。
3 表现了抒发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
靖康之变使中原沦陷,山河破碎,目睹中原人民遭受种族歧视与蹂躏,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这种志向不仅贯穿于他一生的政治生活中,同时在他的词创作中也有深刻的反映。他早年即投身抗金事业,并以英雄自许。“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恢复中原献身,即使到了晚年,仍是“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有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既有正面描写抗金战争:“汉家组练十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