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融资本如何对接文化产业―基于早期好莱坞经验分析
金融资本如何对接文化产业―基于早期好莱坞经验分析
电影是一种大投入、重装备、高风险和大产出的产业,如仅拍一部《阿凡达》就投资了近5亿美元。在这些“巨片”的背后,是一个健全而活跃的资本市场,包括大量风险投资机构的进入,以及政府税收激励政策的支持。这是美国电影产业成功之道的关键所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电影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融资体制,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文化产业集团和金融集团间相互渗透,相互参股、控股,二者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只要制片人拿着他与发行商签订的合同就可以取得银行贷款。可以看出,美国的大部分电影背后都有银行资金做支持。其实,早在无声电影发展时期,电影产业的发展就得到了银行资本的大力支持,好莱坞早期电影制片厂制度的形成和银行资本的渗透与支持关系紧密。本文仅以好莱坞早期电影艺术家大卫?沃克?格里菲斯(D. W. Griffith)与金融资本的传奇经历为例加以说明。
金融资本对接文化产业的案例分析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早期的电影公司――如最早的“活动电影展览公司”,主要是依靠外来的资金来维持自身的运作与发展,这其中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于银行的贷款。在格里菲斯早期的电影生涯中,从加入“活动影像伙伴公司(Motion Picture Patents Company)”到20世纪20年代晚期有声电影的发明,他至少和34家银行建立过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如他早期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就是电影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联手创造的好莱坞商业神话。1915年,格里菲斯从“活动影像伙伴公司”退出,决定自己筹资拍摄这一部史诗性巨片,他的想法得到了美国金融家哈里?埃特肯(芝加哥联邦人寿保险公司的创立者)的支持,并获得11万美元的直接投资。
为了保护和加强对投资资金的管理,哈里?埃特肯还专门成立了时代制片公司,专门负责投资和理财事务。作为投资方,哈里?埃特肯不仅对影片的制作进行财务上的监管,而且加强了电影制作过程的质量监控和电影发行过程中的前期宣传,以保证电影商业运作的成功。事实证明,这部长达2小时10分钟的史诗性巨制在创造好莱坞电影史上艺术经典的同时,也创造了电影产业的商业奇迹。据美国电影史史料记载,仅1916年纽约市场的票房收入就达到120多万美元,而该片的总收入更是高达5000万美元。
在这样一个商业奇迹之后,各种各样的资本纷至沓来,投资方强烈希望参与到格里菲斯电影制片的商业运作过程中去。当前还保留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中的信件最能反映当时金融资本这种“饥渴”的心态:“我要提醒你注意,现在没有一种商业活动能依靠自身的积累为自己提供资本……现在所有成功的商业都是那些借贷者,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如何借别人的资金去赚取利润。同时,投资者也会发现和成功的商业合作,会让他们的资本升值。”
在4个月之后,格里菲斯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格里菲斯公司,公司资本金约5000万美元,这主要包括马罗奈克制片厂及其财产,他名下的艺术家联盟公司的价值35000美元的股票,格里菲斯和其主要成员的大约100万美元的保单,以及格里菲斯所有作品的利润。在公司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外来资本都参与其中:公司的股票由贝尔特恩公司发行,曾经与格里菲斯有过亲密合作的银行也列席公司董事会,如纽约中央联合信托公司、纽约担保信托公司等。
在与格里菲斯合作的过程中,这些银行的贷款合同中对质押的要求十分明确,以纽约中央联合信托公司和格里菲斯签订的贷款合同为例,其中明确规定,电影的底片和胶片,以及涉及发行、展览和销售的所有合同与协议都是纽约中央联合信托公司的资产,银行对此拥有所有权,并且银行的代表可以对这些资产进行随时检查。
除了贷款的质押要求之外,银行对投资的运用也有严格的要求,未经银行的容许,格里菲斯公司及其本人没有权利决定拍摄电影。而1923年哥伦比亚银行和格里菲斯签订的合同中,甚至对如何处置银行投资的电影无法完成的情形做出了特殊的规定,他们要求银行有权进入格里菲斯制片厂,以制片厂的所有资产(如胶片、设备等)为抵押,以保证电影顺利拍摄完成。1923年,格里菲斯的又一巨制――《党同伐异》上映,这部电影没有能续写神话,却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的商业灾难。格里菲斯本人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偿还银行的贷款,他不得不卖掉自己在艺术家联盟公司的股票,自此以后,格里菲斯便一蹶不振。
金融资本对接文化产业的经验借鉴
从电影艺术家格里菲斯与资本市场的传奇经历来看,最起码有这样两点经验可以总结和借鉴。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金融资本的强力支持。没有金融资本的参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几乎就是天方夜谭。试想如果没有11万美元的直接投资,格里菲斯恐怕也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