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顾恺之传神论对绘画美学影响
顾恺之传神论对绘画美学影响
东汉末年,诸侯攻伐,累伤国运,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地方自然经济遂占统治地位。封建贵族实权在握,他们为了拓展地方势力,并任其充分发展自己的经济,在此背景下,于是老、庄哲学渐次盛行,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学也被玄学所替代,应运而生的玄学家们也纷纷诠释奥义。
《文心雕龙?论说》说:“迄至正始(240―248年),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论。于是聘,周当路,与尼父争途矣。”玄论之风大据,六朝争相清谈玄理,并开始重道德、操守、气节。由于当时统治者残酷地镇压异己,士人不敢随意议论朝政人物的道德节操,转而议论人的才情、气质、格调、性情,及人的形貌、容止、精神状态。
六朝的绘画以人物为主。在玄风大振中,人们议论人物、品评人物、欣赏人物,重神而不重形。《世说新语?赏誉》载:
王戎云:“太尉(谢安)神姿高彻,如瑶林琮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王平子曰太尉:“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隽。”太尉欲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
庾公曰中郎:“神气融散,差如得上。”
由此可见,魏晋时期在士大夫之间是多么看中人的风神,只要风神高逸,形骸是可以被遗忘的。《晋中?阮籍传》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后人以此为“魏晋风度”,影响至今。
重神忘形这种品鉴人物的标准,对文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神气、风骨、风力都是指作品的精神气概,犹如一个人的气质品格。于是,在这种情形下,一种新的美学标准便成立了。钟嵘《诗品》说曹植“骨气奇高”,说刘桢“仗气爱奇”,曹丕《典论?论文》说“文以气为主”。由重神忘形引申出神似、形似之论。特别是在绘画和书法理论中,关于形神的评述很多,王弼的《周易略例?明象》云:“故立象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
顾恺之的“传神论”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其实就是对前人的综述而形成了理论,这在绘画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对以后的绘画批评品鉴,乃至文学、书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说新语?巧艺》载:“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斐楷隽郎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晴,人问其故,顾曰:“四阵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顾长康论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这些话都贯穿了一个思想,就是重视神似,他为瓦棺寺所绘壁画维摩诘像,以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完美地传达出维摩诘病时的神态,成为轰动一时的作品。
后来,谢赫又提出“气韵”说,这是对顾恺之“传神论”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气韵是传神的更精密的说法,不仅指眼神,更指人的整个身体风姿神貌。气韵说对后世影响更大,后来又发展为兼指整幅画的气氛。
始见南齐谢赫《古画品录》的“气韵生动”语,历来的解释很多,众说纷纭。谢赫评顾骏之说:“神韵气力,不逮前贤,精微谨细,有过往哲。”又评晋明帝道:“呈略于形色,颇得神气。”评丁光道:“虽擅名蝉雀,而笔迹轻盈,非不精谨,乏于生气。”由此可见,“气韵生动”就是气势和韵致生动。“神气”“生气”也就是“气韵”。这和顾恺之的“神气”“骨法”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其后的理论家品评画都以“传神”为美学标准之一,可见其影响。
唐代的绘画批评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对谢赫的“六法”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强调了“气韵”“骨气”,提出了“笔不周而意周”,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在绘画的品评方面,他列出自然、神、妙、精、谨细的等第,明确了对绘画创作的要求及品评作品高下的标准。《历代名画记》云:“或问余以顾、陆、张、吴用笔如何?”对曰:“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点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盼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又云“至于台阁、树石、车舆、器物,无生动之可拟,无气韵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从上文可见,张彦远对“神韵”的追求,并用之品画的好坏。
《画断》云:“顾得其神”。关于“神韵”在后世的绘画批评中不断出现,并被画家视为作画最主要的一条理论依据。
《画鉴》论吴道子:“早年常摹恺之,位置笔意大能彷。”
张彦远说吴道子:“用界笔直尽是死画,守其神,专其一是真画,死画满壁,曷如垢墁;真画一划,见其生气。”又载:“(道子的细画)甚稠密,与顾、陆同法。”以当时吴道子的成就和地位,足足影响了几个朝代,将“神韵”说继续光大,其功不可没。
有关周画赵纵侍郎肖像的故事,很能说明周对“神韵”的追求。一般人在比较画家韩与周所画赵纵肖像的,都不能分出高下,只有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