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沉动与谐 构建自主课堂
沉动与谐 构建自主课堂
摘 要:教师“沉”下去的重点是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让学生在“动”中学会评价,学会求知,学会交往。
关键词:沉;动;自主
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条件和空间,减少教师活动量,适当增加学生观察与实践、阅读与质疑、合作与交流、分析与探究等方面的时间和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发现的基本过程,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探究主线”三者之间的关系,主导和主体如何为探究这条主线服务,达到主导、主体和主线的统一。本文将在构建“沉”“动”和谐的自主课堂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让教师“沉”下去
教师要“沉”下去,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摸透教材,准确把握编者意图;还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扎实有效的教学。教师的“沉下去”,是为了将学生“托”到课堂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动”起来的机会。把更多的学习时间、探究时间、展示时间还给学生,激发学习主动性。在当前,让教师“沉”下去,要努力做到“四不”。
1.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替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观察、猜想、讨论、探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整个过程”,并通过这样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的实质,并进行科学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课堂很“热闹”,学生既不听教师的指令,也不理其他同学的暗示,伸直手臂,或者半立身子,大声喊叫,以吸引教师的注意。这时,教师应调控课堂气氛,巧妙地控制语言的节奏和音量,适当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同时提醒其注意课堂纪律,千万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定滑轮和动滑轮》时,先让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并分析相应数据,之后讨论归纳出使用滑轮后所出现的一些规律。在上课时,学生叙述的机会很多:讲述实验过程要说,阐明实验结果要说,用自己的语言对内在规律加以解释还要说。在这样不断的叙述当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与事物的内在规律不断发生矛盾冲突,学生才能深刻掌握事物的本质。
2.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合作参与学习活动,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内潜”的智力活动最初都是从“外显”的操作活动开始的,学生只有通过“外显”的操作活动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油菜花开了》时,通过闻闻、看看、摸摸、分分、数数,让学生的“眼、耳、脑、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在轻松快乐又不失严谨的状态下认识油菜花的构造和各部分的特征,最终归纳出花的一般特征,从而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跳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而且成为探究的主人。
3.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
小学科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物质、生命、宇宙、工程四大领域来编排。因此,当学生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储备到位,在教师的启蒙引导下,立刻会冲撞出思维的火花,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搭一架坡度合适的“梯子”。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发现的规律,教师绝不要去暗示;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更不要替代。即使学生囿于其中一时不能明白,教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出充分的时间,静待学生去思考、猜测、观察、探究。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时,学生对“裂谷”的概念很难理解,我们就布置学生自己做个实验:把橡皮泥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在橡皮泥的两端向外侧施加拉力,看看橡皮泥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既客观又形象,学生马上就掌握“裂谷”的概念。
4.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
“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不学问,非学问。”以往的小学科学,“问答”式教学比较多,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自由度得不到有效训练。“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多提问题,善提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意见或者问倒老师的问题,绝不能千篇一律地都由教师包办。
“提问”能力的培养,可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比如创设情境时可以这样引导:“看完这一情景(或演示实验),谁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小结时可这样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你们有哪些收获?”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让学生“动”起来
学习过程是一个利用原有的经验、技能,通过观察、思考、猜想、探究,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内在建构过程。让学生“动起来”,是指学生群体参与的“动”,多感官参与的“动”,而非少数学生的“动”。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他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