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莲小 说中雪意象的解读(三).docVIP

马金莲小 说中雪意象的解读(三).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金莲小 说中雪意象的解读(三).doc

PAGE PAGE 1 马金莲小说中“雪”意象的解读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09级1班 王晨 学号200905110129 摘 要:马金莲的作品大多都以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小人物的情感生活为主线,小说中人们虔诚的信仰带给他们一种真诚、热情却又谦虚谨慎的性格,就像“雪”这种意象一样,无声无息却有着单纯无私的精神。本文主要从“父亲的雪”“我的雪”及“碎媳妇的雪”三部分内容加以阐述。 关键字:雪;马金莲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马金莲用细腻的感情感知生活,小说中多以描写小人物的故事为主,描写过程比较关注生活细节。在人物刻画上,马金莲主要将视角集中小人物身上。《父亲的雪》和《碎媳妇》这两部作品中,不论是父亲、“我”还是雪花,都是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生存在闭塞而传统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下只有顺从生活,才能保证自己的人生和长辈们一样活的像个“人”样。封闭的环境、传统的生活方式加上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生存环境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压制着人们的一切,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里仅仅有着人类最初的愚昧和野蛮,反而更加凸显了人们性格中最本真的一面。小说中的人物具有谦和、无私、谨慎等这些优秀的品质。一片片雪花就像这些人的生命一样,以最柔弱的形态生存,但他们所传递的能量就犹如那一场大雪一般令人震撼。在马金莲的小说中,“雪”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赞美人物优秀品质以及抒发感情的重要意象。 一、“父亲的雪”:悄无声息 在《父亲的雪》这篇小说中,继父作为一个着墨极少的人物贯穿于故事当中。 “神情有些僵硬,好像有一双无情的手在向后扯他的皮肉,脸面上的皮肉绷得紧紧的,眼睛分外大的男人” [1]( P14),那个“没有模样的男人”对于文中的“我”来说是一个掠夺者的形象,他的出现使“我”失去了家,最后只能和哥哥寄住在二娘家,忍受各种委屈。在去继父家和继父送“我”回家的过程中,“我”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来拒绝他作为父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并深深地恨这个男人。然而,在送“我”回家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是 “我”所不知道的事,五十年后在二娘的葬礼上“我”才从母亲口中得知 ,那个“无意中给我做了伴,陪我走完长长寒冷的山路”的人,继父也正是因为送“我”回家致使病情加重,最后因病去世。曾经“我”一直为难他、恨他,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了一个 “我”所感谢和关注的陌生人。小说中,作者对父亲的描写极少,但是在角色的转换过程中,继父的宽容无私的形象最终跃然纸上。当时的“我”不仅眼睛遭受到大雪的冲击,心里更是希望大雪能埋没一切,眼里容不下、也看不到继父对“我”的感情。继父的爱就像是那场“记忆里世界上最大的一场雪”一样,早已覆盖在“我”的世界里,悄无声息。亲情就像一把钥匙,在无形中就已经打开城门,成了城中的人。波伏娃曾说“唯有小说,才能把处于完整的、独特的、短暂的现实中的存在的原始涌现出来”,作者以叙述者的身份向读者缓缓诉说着主人公的故事,讲述主人公与亲人之间如何消除隔阂,讲述一位质朴的父亲对女儿的爱。这里的父爱并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平平淡淡的,甚至平淡的令人难以察觉。就像雪花的飘落和融化一样,无声无息却又影响深远。一场大雪,一场父亲的雪给读者的影响是震撼的。小说中恰恰有了“雪”,才能够将这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情彰显出来。 二、“我”的雪:无边无际 在《父亲的雪》这篇小说中,五岁的“我”因为母亲再嫁而寄住在二娘家,在唯一一次探望母亲的过程中才体会到一种被世界都抛弃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那场记忆中最大的雪”就是见证。“严冬的大雪居然不怎么冰,只是稍稍一落,就随风走了。雪花也在赶路吗?那么急匆匆的,他们是在寻找自己的家吗。他们有家吗?”[1]( P07-08)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我”渴望留在母亲身边,但是母亲却在下雪的日子将“我”送回二娘家,这时的“我”就像这纷纷扬扬的雪花,急匆匆的却找不到自己的家,心中满是纷乱与恓惶。就如作者说的一样,“雪花在脚下呻吟,他们似乎也有生命,也不堪重负,发出沉闷犹豫的响声”。 [1]( P14) 在回二娘家的过程中,马金莲多次通过雪花来表达“我”害怕和绝望的心情。在这场大雪中,母亲的无情彻底让我断了念想,雪花一片一片的落下,也是在写“我”心中的落寞与失望。在“我”的眼里“世界就是一场没有边际的大雪,“我”的人生注定要忍受孤苦与伶仃。小说中,马金莲对雪的描写不再侧重品质和情感的描写,而是从雪带给人的直接感受入手,这里的雪表现的是作者心理上的孤独和失望,就如雪天给人带来的感觉一样冷,雪花的飘落无边无际,没有方向。时隔五十年,雪再次出现在“我”的生活当中,而这一次雪却不再成为“我”曾经认为的纷乱与恓惶。“随着岁月流逝,我对母亲渐渐愤恨不起来了,也慢慢的明白了母亲的用心和在那样的环境下所作的抉择。”[1]( P19)经过后来母亲的讲述,五十年前的真相也逐渐清晰,“那个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