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能量流动图;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1890年,R. Altaman(德)发现线粒体,命名为bioblast。
1898年,Benda将这种颗命名为mitochondrion。
1900年,L. Michaelis用Janus Green B 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发现线粒体具有氧化作用。
1904年,Meves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线粒体。
至20世纪50年代,证实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氧化等重要的能量代谢过程均发生在线粒体中。
现在,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一、基本形态与动态特征;Localization of mitochondria near sites of high ATP utilization in cardiac muscle and a sperm tail.?;洋葱表皮细胞内线粒体在1min时间内相继发生融合与分裂的偶联图;跨膜GTPase的模式结构;发动蛋白纤维组装及分解驱动线粒体分裂的模式图;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由两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的囊状结构。
包括:外膜(outer membrane)、内膜(inner membrane)、膜间隙(intermembrane)和基质(matrix)四个功能区隔 。;孔蛋白;板层状和管状;3、膜间隙:内外膜之间的间隙(6-8 nm, 可扩大),延伸到嵴的轴心部。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催化腺苷三磷酸(ATP)使腺苷酸(AMP)磷酸化而生成腺苷二磷酸(ADP)反应的酶)。
4、基质:富含可溶性蛋白质的胶状物质。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催化L-苹果酸脱氢并与草酰乙酸相互转化的酶)。;三、氧化磷酸化;;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进行能量转化的基础:
(1)ATP合酶;
(2)电子传递链;
(3)内膜的理化特性。;亚线粒体小泡形成(A)及ATP合酶的分子结构模型(B);ATP合成酶是一种可逆性复合酶,既能利用质子动力势合成ATP, 又能水解ATP将质子从基质泵到膜间隙 。
ATP合成酶的分子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F1头部和嵌入膜中的F0基部两部分组成。;F1头部:为水溶性的蛋白质,从内膜突出于基质,它可以利用质子动力势合成ATP,也可以水解ATP,转运质子,属于F型质子泵。
F1是由9个亚基组成的α3β3γδε复合体,具有三个ATP合成的催化位点(一个/β亚基)。α和β单位交替排列成桔瓣状结构。γ贯穿αβ复合体,发挥转子的作用来调节三个β 亚基催化位点的开放和关闭,并与F0接触,ε帮助γ与F0结合。δ与F0的两个b亚基形成固定αβ复合体的结构(相当于定子)。;ATP合成酶的结构;ATP合酶的“结合变构”模型(P91);线粒体产能(ATP)的原理示意图;3、电子传递链;铜原子:类似于铁硫蛋白的结构,通过Cu2+、Cu1+的变化传递电子。
?铁硫蛋白:在其分子结构中每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结合,通过Fe2+ 、 Fe3+互变进行电子传递,有2Fe-2S和4Fe-4S两种类型。
辅酶Q:是脂溶性小分子量的醌类化合物,通过氧化和还原传递电子。有3种氧化还原形式即氧化型醌Q,QH2和自由基半醌(QH)。 ;4、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 ;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复合物的排列及电子和质子传递示意图;复合物Ⅰ
NADH脱氢酶,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作用是催化NHDH的2电
子传递至辅酶Q,同时将4个质子由线粒体基质(M侧)转至
膜间隙(C侧)。
电子传递的方向为:NADH→FMN→Fe-S→Q
复合物Ⅱ
琥珀酸脱氢酶,含有一个FAD,2个铁硫蛋白,作用是催化电
子从琥珀酸转至辅酶Q。
电子传递的方向为:琥珀酸→FAD→Fe-S→Q;复合物Ⅲ
细胞色素c还原酶,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每个单体包含两个细胞色素b、一个细胞色素c1和一个铁硫蛋白。催化电子从辅酶Q传给细胞色素c,每转移1对电子,同时将4个质子由线粒体基质泵至膜间隙。
复合物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将细胞色素c接受的电子传给氧,每转移1对电子,在基质侧消耗2个质子,同时转移2个质子至膜间隙。;四、线粒体与疾病;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一、叶绿体的基本形态及动态特征;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绿体;光照强度对叶绿体分布影响的示图;3、叶绿体分化及去分化;4、叶绿体的分裂;1、叶绿体膜:由内膜和外膜组成,膜间为10~20nm的膜间隙。膜的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2、类囊体:是在叶绿体基质中,由许多单位膜封闭形成的扁平小囊。
a 结构
基粒类囊体:象圆盘一样叠在一起的类囊体。
基质类囊体:贯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粒之间的没有发生垛叠的类囊体。
b 化学组成
类囊体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3/2),主要是不饱含脂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5-8)能量、矿物质、维生素、其他维生素课件.ppt
- 单克隆抗体技术简介课件.ppt
- 第一组设计课件.ppt
- 单糖与多糖课件.ppt
- 典型病例(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图片课件.ppt
- 碘过敏性休克处理与治疗课件.ppt
- 单元四 物料、药品的仓储管理课件.ppt
- 碘量法测维生素C含量课件.pptx
- 碘营养状况与甲状腺疾病 (张少玲)课件.ppt
- 碘源性甲亢课件.ppt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八角楼上》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丰收了》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