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突变(mutation): 喹诺酮类(回旋酶基因突变)、利福平(RNA聚合酶基因突变)的耐药性产生都是通过突变引起的。 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 转导(transduction): * 由噬菌体完成 * 药物耐受基因将此特点传递给后代。 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 转化(transformation): * 细菌将环境中的游离DNA(来自其它细菌)掺进敏感细菌的DNA中,使其表达的蛋白质发生部分的改变。 * 肺炎球菌耐青霉素的分子基础 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 接合(conjugation): * 细胞间通过性菌毛或桥接进行基因传递的过程。 * 编码多重耐药基因的DNA可能经此途径转移,它是耐药扩散的极其重要的机制之一。 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 多重耐药的产生与对策 多重耐药的概念: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称为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又名多药耐药。 多重耐药的产生与对策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1. 尽早确定病原菌 2. 按适应证选药 3. 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 4.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5. 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6. 患者的其它因素与抗菌药物的应用 尽早确定病原菌 * 对其进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 预测最可能的致病菌种。 * 进行经验性的治疗。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概论 韶关学院医学院药理教研室苏 畅 化疗药物 抗微生物药 抗寄生虫药 抗恶性肿瘤药 抑菌药 抗菌药 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杀菌药 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 微生物的分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一菌四体(细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内容提要 1.抗菌药物与细菌、机体的关系 2.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3.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4.细菌耐药性 5.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 病原菌 抗菌作用 耐药性 抗病能力 防治作用不良反应 体内过程 机 体 致 病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抗生素(antibiotics) 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物质。 抗生素分为天然的和人工半合成的,前者由微生物产生,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半合成产品。 链霉菌(放线菌属):多种抗生素的产生菌,如红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等 青霉菌:青霉素的产生菌 1、化学治疗 2、抗菌药 3、抗菌谱 4、抗菌活性 窄谱抗菌药 广谱抗菌药 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最低抑菌浓度(MIC) 最低杀菌浓度(MBC) 窄谱抗菌药如异烟肼仅对结核杆菌有作用,而对其他细菌无效。 广谱抗菌药如四环素、氯霉素第三、四代氟喹诺酮类,广谱青霉素和广谱头孢菌素。 抗菌谱是临床选药的基础。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5、耐药性 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 6、抗菌后效应(PAE) 指停用抗菌药后仍然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青霉素、氨基糖苷类 7、化疗指数(CI) 评价化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 LD50/ED50或LD5/ED95 化疗指数 (3-5),治疗效果 ,毒性 ,临床应用价值 8.首次接触效应 抗菌药物指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才会再起作用。 氨基苷类抗生素有明显的首次接触效应。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 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3.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4. 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 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胞浆内 胞浆膜 细胞膜外 N-乙酰胞壁酸前体 N-乙酰胞壁酸 消旋酶 合成酶 N-乙酰胞壁酸五肽 N-乙酰葡萄糖胺 甘氨酸 二糖复合物 直链十肽 转肽酶 粘肽 磷霉素? 环丝氨酸↗ ↘ 万古霉素 ? 杆菌肽 ? ?-内酰胺类 ? 1.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机制:细胞壁、自溶酶药物:?-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内酰胺类性质:繁殖期杀菌剂 Pepti- Doglycan Layers 细胞膜 细 胞 壁 外膜 磷脂 青霉素结合蛋白 青霉素结合蛋白 Teichoic Acid Lipopoly saccharide 脂蛋白 黏肽 2.增加胞浆膜通透性 机制 :膜通透性增加,菌体内重要物质外漏→细胞死亡 药物:多粘菌素 多烯菌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