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实验中的理论渗透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察和实验中的理论渗透性.doc

观察和实验中的理论渗透性 土木与交通学院 200930141129 摘 要:进入现代科学时期,作为科学认识的经验认识方法的观察和实验,不再是纯粹的经验方法,而是广泛而深刻地渗透着理性思维及其成就。经验认识是不能独立地存在和进行的,它们与理论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将联系力学专业的科学实践,关注观察和实践中的理论渗透性问题。 关键词:观察;实验;理论渗透性 在科学实践中,基本方法有科学观察、科学实验和科学仪器的运用。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手段。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研目的,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1]科学观察和实验,无论是对己有科学知识的检验,还是对新知识的探索,都不能脱离科学理论而完全独立地进行,科学认识主体的观察和实验活动本身,渗透着科学理论。[2]汉森提出 “观察渗透理论”的背景主要是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中性观察来说的,历来许多科学家论述科学理论体系时,往往强调它的感觉基础,即认为科学认识是从感觉开始(包括观察与实验)然后从中概括出感念,概念组成科学判断和推理,得出定律,再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而得出理论以至于原理,提出感觉先于理论,后来逻辑实证主义更提出,观察是绝对“中性的”,观察语言是最“公正”、“客观”因而是最“可靠”任何理论语言都必须能还原为观察语言,这才是可靠的理论;否则就是“形而上学”空谈,一律取消!于是他们提出观察语言和理论语言可以绝对分开的基本观点,并由此推演出逻辑实证主义的一系列观点,逻辑经验主义认为观察语言不依赖于理论语言,即对理论语言保持中立;而理论语言则依赖观察语言通过对应规则从观察获得意义,波普尔虽然强调理论先于观察,但对他而言,观察仍然是中性的,汉森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这一传统观点,并用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与之分庭抗礼。[3]在力学的科学实践领域中,也能清晰地看到观察和实验中的理论渗透性。 一、观察活动中的理论渗透 科学观察中主体意识的渗透,主要是理论渗透。观察活动可以分为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在日常观察中主体意识的渗透主要是主体知觉经验的渗透,这种渗透常常造成知觉心理上的格式塔转换。而在科学观察活动中,主体意识的渗透主要表现为理论渗透,即观察活动渗透着主体的所持有的理论知识。[4] 科学观察中的理论渗透表现在若干环节上。 第一,观察目的渗透着理论。科学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是由研究者的理论所决定的。汉森提出“观察渗透理论”时曾举出的例子是开普勒和第谷观察日出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于同一视觉现象,开普勒看到的是太阳不动,地球在运动,而第谷恰好相反。这是因为开普勒的观察目的中渗透着“日心说”理论,而第谷的观察目的中渗透着“地心说”理论。这在力学的科学实践中也并不罕见,著名力学家冯元桢曾指出,结构工程师把建筑上的风荷载视为施加在建筑物上的“外荷载”,而对流体力学家而言,建筑物只是空气流动的刚性壁。[5] 第二,观察对象渗透着理论。观察中的对象问题,在科学认识中可化归为选题问题。观察主体如何去确立和选择对象,往往与主体对客观事物的预先理解有关。在泡沫铝的力学性能与吸能效应研究中,研究本构关系的学者在观察泡沫铝吸能过程中往往关注的是时间尺寸、密度、孔隙率等参数对结果的影响,而研究细观建模的学者更为关注的则是泡沫铝内小孔的分布情况与孔隙壁的类型。 第三,观察操作渗透着理论。观察中的构思和设计是离不开理论的,而对于科学观察中运用的科学仪器的构造理论和技术操作理论的理解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操作和对相同视觉信号的不同识别。对于双折射光测实验中的条纹,一般固体力学学者只会通过最初等的光测理论分析条纹级次,而专注于光测力学的学者则能通过变换光场形式以及更改仪器中的偏振镜快慢轴方向滤去等倾线得到纯粹的等差线图像。 第四,观察语言渗透着理论。观察的结果必须用语言来表述,即形成观察陈述、实验结论,但任何观察和实验结论都不能够孤立地作出,必须采用理论系统中的概念、术语,并在理论系统中得到界定和解释。正比如力学报告中最常见的“应力”、“应变”、“应变率”等都是理论术语,如果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则根本无法对观察结果做出有效的描述。 二、实验活动中的理论渗透 实验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探索科学认识问题,或者检验科学认识成果。实验活动是在主体的思维领域和仪器操作领域中同时进行的,它的这种认识性质,使得其本身渗透着理论。主体所持有的理论知识,影响着实验活动的进程和结果,这是科学认识主体能动性在实验活动中的发挥。主体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知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对实验的进程实行反馈控制。因此,实验的理论渗透性本身必然包含观察的理论渗透性。而观察的理论渗透性本身也恰恰表明了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