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模块小结-张宝石北京教育学院-精选版.ppt
标 题: 浅谈学校管理的“无为而治” 编号:1146642 作者:刘宇威 所属班级:淄博校干1班 创建时间:2009-12-10 12:00:00 浅谈学校管理的“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代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无为”是人生观的至高境界,也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师法自然、顺应客观的管理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相应的整体素质。无为而治的实质是大有为而小无为、貌似无为实则有为、眼下无为而长远有为的一种管理与经营的策略。无为并非不为,是从宏观上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因为无为遵循规律,因而可以把事物的整体、局部以及各个部分有效运转起来。 “无为而治”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大治和大发展。“无为”表明的是管理者不必事必躬亲、巨细皆涉。如果这样,管理者自身就会陷入细末琐事,而忽略了“大政方针”的筹划和把握;反之,员工的创造性也极大地受到抑制。因此,“无为而治”的根本内容则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得以“解放”各自不同的智慧能量。“无为”是手段,是“末”;“有为”是目的,是“本”。一味地放任,不讲原则、制度、纪律,这样的无为肯定会造成胡为、乱为、无所作为。从放到收,实现“无为”向“有为”转化,才是管理的根本目的。“无为而治”是以最小的领导行为来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 “无为而治”在学校管理中就是指:校长用人性化的、民主的、宽松的政策来管理学校,在管理目标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 无为而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实现自我约束。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是学校走向依法治校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学走向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如果真正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就能减轻校长的负担。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隘思想。制度虽然是硬性的,但是学校的管理也应该体现人情味。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调控作用,它指引和维持着行为的方向性。因此校长应捕捉教职工情感的“敏感区”,进行积极的感情投资,以情动人。当教职工或学生的家庭有困难时,校长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一有形的援助之手将化成无形的动力,迸发出强大的教学力量,从而活跃了学校管理的活力。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也是学校实现“无为而治”的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校园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学校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潜移默化、渗透性强的特点。如果学校围绕新课改目标丰富教育资源,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氛围,学校管理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在学校管理中构建职责分明、富有成效的管理网络,这是实现无为而治的有效形式。由于不同的教职工有不同的特长、兴趣、和潜在的能力,校长应该在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并轨,优化组合。在日常的事务管理中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科学管理网络,从而极大地促进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建章立制、科学管理是必要的,也是正当的,但管理一定要适时、适当、适度。毕竟,管理不是万能的,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尤其是面对大量的、作为人而存在的师生员工。 * 标 题: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编号:1155659 作者:周双双 所属班级:淄博校干2班 创建时间:2009-12-14 12:00:00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老子与《道德经》有感 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灵,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渺小。也许是为了掩饰心理上的自卑感,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为自己攫取更多的东西:房子、车子、票子……,似乎只有从别人仰视的目光中才能得到些许安慰与满足。随之而来的则是人性中种种丑恶现象的出现和泛滥;自私、贪婪、虚伪……于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了一些人巧取豪夺的借口;“人性本恶”成了某些哲学家对现实不满而又无可奈何的解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成了许多人信奉的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而那些正直善良的人也只能抱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信条无奈地生活。虽然是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但人与间人之似乎除了漠不关心以外,就只剩下日益激烈的尔虞我诈。 我也不例外。一方面,虽然我一直坚守“与人为善”的信念,可严酷的现实却常提醒我不要丢了“防人之心”;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校干,激烈的竞争逼得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永无休止的检查、评估、督导。为此,我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我想改变现状,可又不知从何入手,彷徨、困惑,使我的神经逐渐变得麻木起来,昔日的快乐,梦想已被封存在遥远的记忆中,以冷漠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与事成了我自然的选择。这种冷漠逐渐形成一层厚厚的“壳”,将我与外界隔绝开来,而壳中的我也只能望“壳”兴叹。理智告诉我,这种近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