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卞之琳《断章》的思想内涵.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赏析卞之琳《断章》的思想内涵.doc

赏析卞之琳《断章》的思想内涵 摘要:卞之琳是“京派”作家群中的代表诗人,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位具有自觉哲学意识的诗人,人们说他的诗常“于平淡中出奇”,就是因为善于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哲学穿透与开掘。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第283页. 关键词:卞之琳;断章;思想内涵;相对性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这首《断章》是中国新诗史上的名作,短短几行字令无数的读者为之赞叹不已。据说,《断章》原是作者某首长诗中的四句,只是因为全诗中唯有这四句令其满意,所以只保留了这四句单独成诗,看来,作者将本诗取名“断章”,是有其深刻的意义的。“断章”,即不完整的作品、断章残简,“断章”也可以是“片断”或“镜头”,事实上,从本诗的内容来看,构成这首诗的正是日常生活的几个“镜头”,也即是生活的“断章”。然而,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并非描绘出生活的一个或几个“断章”,而是要借此提出、讨论一个哲理性的话题,即主客体关系的相对性。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此句中运用了生活中常用的动词“看”,表达的却并非日常的意思,前两个“看”是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看”,是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看”,这个“看”,是欣赏,是沉思,是从容的心境,是悠闲的人生态度。诗句中“看风景”的重复,暗示了心心相印,有一样的爱好和志趣,“看风景人”和“你”有一样的志趣,因此才有后一个“看”,即“爱慕”,将两人融进同一幅画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时,“你”就是“看风景人”眼中最亮丽的风景,也许“你”并不知道自己成了别人的风景,楼上的“看风景人”也许也并不打算告诉“你”,因此有人将本诗理解为一首描写单相思的爱情诗。实则不仅仅如此,诗人要突出的是“看与被看”即主客体的相对关系。“你”在看风景,那么相对于风景来说,“你”是看的主体,风景是被看的客体,楼上的“看风景人”在看“你”,此时,“你”又成了被看的客体,“看风景人”是看的主体,当然,有可能在更高的楼上又有一个人在看“看风景人”,这时“看风景人”又变成了被看的客体,或者有第三个人正在看“看风景人”看“你”,“你”和“看风景人”又同时变成了被看的客体,这是一个可以无限延伸下去的公式,诗人展示出这样一种“看与被看”的关系,并不是要考脑筋急转弯,而是要告诉人们: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相对的,是互为主客体的,表达了相对的观念。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轮明月高挂,银色的月光爬满“你”的窗台,“你”的窗子因为有了月光的装饰而变得更美,房间灯已关,人却未眠,“你”在思念,而“你”殊不知此时此刻的“你”已走进“别人”的梦,“别人”的梦因为有了“你”的装饰而变得更美,“你”为何会出现在“别人”的梦中,同样是因为“别”人在思念,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许“别人”睡前就已经预感到“今宵准有银色的梦了”,于是就梦见了你。有人认为,这就是一个“你”在思念“别人”的同时,恰巧“别人”也在思念着“你”的故事,这一节诗要表达的就是你侬我侬的相思之情。其实不尽然,和本诗的前一节一样,作者将相思这一种情感进行了哲学的穿透与开掘,同样突出了主客体的相对关系。明月装饰着你的窗子,这时候,明月是主体,窗子是客体,而当月光爬上窗子后,它就与窗子互相装饰,共同融为一幅美丽的画面,可以说,窗子也装饰了月光,窗子是主体,明月是客体,或者,窗子和明月互为主客体。“你”在思念“别人”时,你是主体,“别人”在思念“你”时,你又变成了客体,互相思念时,“你”和“别人”都同时即是主体也是客体,这些都是相对而言的。这同样告诉人们: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相对的,是互为主客体的,表达了相对的观念。 《断章》这首诗的两节并非是连续的,而是并列的,两节写了同样的哲理,即主客体的相对关系。两节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顺序可前可后,甚至可以去掉其中的任意一节也完全不影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有的说法认为第二节诗中的“你”是第一节诗中的“楼上人”,第二节诗中的“别人”就是第一节诗中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这样,一整首诗就描绘了两个人白天“看与被看”,夜晚“思念与被思念”的情景,这对于将本诗理解为单纯的爱情诗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作者要表达的主客体相对关系的思想内涵来说,似乎有些单薄,难以支撑起这宏达的哲学思想。卞之琳的诗有“非个人化”的特点,他“绝大多数诗里的‘我’也可以和‘你’或‘他’(‘她’)互换。” 废名:《谈新诗·〈妆台〉及其他》,北京: 废名:《谈新诗·〈妆台〉及其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2页. 卞之琳在诗歌中将“主情”转向“主智”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