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互动研究
安徽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互动研究
摘要:安徽省城镇化处于高速发展期,农业产业化水平逐年提高,新农村建设正在大力推进。利用后发优势,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当然选择。以农村建设为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不仅可能而且必须。一方面,农业产业化造成的产业积聚为城镇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对农产品加工需求和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动力和条件。
关键词:安徽;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3-0079-02
安徽省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99年的1 900.29元增长到2009年的4 504.32元,10年间增长了2.37倍(2010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5 285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4.9%[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99年的54.37%减少到2009年的40.90%[2]。在新农村建设的“十六字”目标和内容中,“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基础和前提,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因此,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农村内生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农业产业化也为持久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提供了保障。
一、农业产业化:安徽城镇化的当然选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实施了30多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实践证明它是符合中国国情、能够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但随着国内外情势的变化,该制度安排下形成的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作业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以及对接大市场的要求,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现象,市场竞争力不足,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长期得不到提高。
面对国内外、省内外农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要求,在现行的农村经济制度约束下,安徽省农业应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来解决小生产对接大市场进而实现城镇化战略?正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在实践中进行的制度创新一样,农民和涉农企业的实践给出了问题的答案: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它既是适应外部环境条件变化的要求,也是农业发展的内生性要求。一方面,城乡居民对多样化和优质化的农产品的需求与小规模农户单一、低质农产品的供给产生了矛盾;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客观上要求农业组织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
近年来,全省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良好,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产品产业链条逐步延长。尤其是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了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4 800家,全省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3 687亿元,年加工产值超5亿元的产业集群90个,聚集龙头企业950家,年加工产值1 200亿元,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迅猛[3]。但安徽省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规模仍然不大,带动力仍然不强,与周边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数量上偏少,规模上偏小以及实力上偏弱[4]。因此,大力发展我省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其在城镇化中的支撑作用,不仅可能,而且必须。
二、农业产业化:安徽城镇化的动力
中部崛起战略和东向发展战略实施之后,安徽省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从2002年的30.7%提高到目前的43.7%。但户籍人口中的非农业人口比重不到23%,另外的20%以上绝大部分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其中,2009年流向省外半年以上的人数达992万人[2]。因此,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农业产业化是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再造和创新,它既是城镇的重要内涵,也是城镇化的载体和基本依托,为城镇化提供了全新的动力。
一是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副产品的规模化经营以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二是农业产业化引起涉农企业和人口的集聚,这是小城镇形成的经济动因;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培养了农民的合作精神和市场意识,对城镇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农业产业化可以从根本上打破传统农业依赖的自然经济基础,促进社会分工,为城镇化扎实有序地推进开辟道路。农业产业化所造成的经济积聚可吸引城市的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按照工业在区位上集聚布局的原理,农产品加工业一般是布局在城镇,或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一个地域点上集中布局的结果使这个地域点发展成为城镇,这样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就会带动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而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生产共同发展的结果,就是农村城镇化推进和农业发展的相互协调。一方面,农业产业化发展引起的生产基地集约化,推动了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