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工程第三 糖嫌气性发酵产物积累机制
二、丙酮酸的不同去路: 无氧条件下 同型乳酸发酵 酒精发酵 丙酮丁醇发酵 有氧条件下 彻底氧化 作为C2化合物参与生物合成,生成脂肪、聚乙酰和类异戊二烯等。 三、糖酵解的调节机制 1、调节机制:能荷调节 2、调节点:三个不可逆反应,只参与糖酵解,不参与糖异生。 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3、其他调节机制 柠檬酸 脂肪酸 乙酰辅酶A 在上述途径中均有还原型氢供体——NADH+H+和NADPH+H+产生,但产生的量并不多,如不及时使它们氧化再生,糖的分解产能将会中断,这样微生物就以葡萄糖分解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中间产物为氢(电子)受体来接受NADH+H+和NADPH+H+的氢(电子),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发酵产物。根据发酵产物的种类有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丙酸发酵、丁酸发酵、混合酸发酵、丁二醇发酵、及乙酸发酵等。 一、乙醇生成机制 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 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 乙醛脱氢生成乙醇 3、巴斯德效应的机制: (1)PFK的调节 PFK受ATP、柠檬酸、其他高能化合物的抑制与AMP、ADP的激活 有氧条件下,大量生成柠檬酸、ATP,反馈阻遏PFK的合成和活性; F -6-P积累,导致6-磷酸葡萄糖积累; G-6-P反馈抑制己糖激酶,导致葡萄糖利用率降低 (2)丙酮酸激酶的活性降低 好气条件下,1,6-二磷酸果糖减少,丙酮酸激酶活性降低,导致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积累,己糖激酶的活性被反馈抑制。 三、酒精发酵中副产物的生成 (一)、杂醇油:碳原子数大于2的脂肪族醇类(高级醇)的总称。 1、酒精发酵中高级醇形成途径 (1)氨基酸氧化脱氨作用:转氨基在α-酮酸之间进行 亮氨酸→异戊醇 缬氨酸→异丁醇 异亮氨酸→活性戊醇 酪氨酸→酪醇 苯丙氨酸→苯乙醇 (2)由葡萄糖直接生成 糖代谢→α-酮酸(C原子较低的)→α-酮酸(C原子较高的) α-酮酸脱羧、加氨形成少一个碳原子的高级醇 或α-酮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等→相应的醇。 (3)正丙醇的形成 苏氨酸→α-氨基-2-丁烯酸→α-丁酮酸→醛→正丙醇 2、影响杂醇油形成的条件 菌种:与脱氢酶的活性有关 培养基组成:与分支氨基酸的存在有关 发酵条件:高温、通风有利于高级醇的生成 第三节 甘油的合成机制 一、酵母的第Ⅰ型发酵 乙醇脱氢酶活性强,乙醛为氢受体,生成乙醇 乙醛+NADH+H+→乙醇+NAD+ 二、酵母的第Ⅱ型发酵(亚硫酸盐法甘油发酵) 磷酸二羟丙酮为氢受体,生成甘油 乙醛+亚硫酸氢钠→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 磷酸二羟丙酮+NADH+H+→α-磷酸甘油+NAD+ α-磷酸甘油+H2O→甘油+Pi 三、酵母的第Ⅲ型发酵(碱法甘油发酵) 碱性条件,歧化反应,生成甘油、乙醇、乙酸和CO2 2乙醛→乙醇+乙酸 磷酸二羟丙酮+NADH+H+→α-磷酸甘油+NAD+ α-磷酸甘油+H2O→甘油+Pi 第四节 乳酸发酵机制 一、同型乳酸发酵 概念: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经EMP途径生成丙酮酸后,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过程。 总反应式: 葡萄糖+2ADP+2Pi→2乳酸+2ATP+135561.6J 理论转化率:100% 主要菌种: 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 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保加利亚乳杆菌(Lac. bulgaricus) 德氏乳杆菌(Lac. delbrickii) 二、异型乳酸发酵 1、概念:葡萄糖经HMP 途径或双歧途径,生成乳酸、CO2、乙醇或乙酸的过程。 2、生物合成途径 (1)HMP途径 6-P-G→5-磷酸核酮糖→5-磷酸木酮糖→乙酰磷酸+3-磷酸甘油醛 乙酰磷酸→乙酰CoA→乙醛→乙醇 3-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乳酸 主要菌种 肠膜状明串珠菌(Lac. msenteroides) 甘露醇乳杆菌(Lac. manitopoeum) 番茄乳杆菌(Lac. lycopersici) 短乳杆菌(Lac. brevis) 戊糖乙酸乳杆菌(Lac. Pentoaceticus) 根霉菌 (2)双歧(Bifidus)途径 两个关键酶 :6-磷酸果糖酮解酶和5-磷酸木酮糖磷酸酮解酶; 双歧反应 2葡萄糖→3乙酸+2甘油醛-3-P;(非氧化脱氢) 甘油醛-3-P→甘油酸-3-P→PEP→丙酮酸→乳酸(氧化脱氢) 总反应式 葡萄糖+2ADP+2Pi→乳酸+乙酸+CO2+2ATP 理论转化率:50% 主要菌种: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 第三章 糖嫌气性发酵产物积累机制 第一节 糖酵解途径的特点及调节机制 一、糖酵解途径的特点 广泛存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传染病预防控制必修和选修答案-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活动.docx VIP
- 高血压的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VIP
- 教学查房输尿管结石【共35张PPT】.pptx VIP
- 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时代大先生培训心得16篇.docx VIP
- 取芯筒技术规范.pdf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第四章 整式的加减 4.2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去括号).pptx
- 2024年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第9课第2课时提高防护能力.pptx VIP
- 《外贸单证(双语)》课程教学大纲(本科).pdf VIP
- 科技文本翻译.ppt
- 2023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作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