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和创新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

实践和创新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践和创新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和创新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 文章探讨了当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中的主要问题及主客观原因,总结了高职高专院校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一个能够有效促进专业发展,符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又密切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者的努力方向。自1983年文育林首先提出“人才培养模式”这一词组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实践与创新中推陈出新。   一、当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具有较强师范属性的专业,高职高专秉承了专科教育的特点(尤其是高师类),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科的简单压缩。在人们的意识中,教育类专业不同于工科,其“产品”难以进行完全的量化评价,开展工学结合存在一定的困难。近年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多地倾向于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修修补补,未能实现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距离实现完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很大差距。   (一)规模建设重于内涵建设。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纷纷扩大招生规模,把生源扩展当成重中之重。2013年多数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比较理想,但随之而来的是内涵建设普遍跟不上。人才培养只能运用原有模式,并在运行中修修补补。原因之一:2010―2012年,短暂的生源数量下滑,个别院校甚至出现了0投档;原因之二:办学的功利性和短视,导致专业扎堆现象比较严重。   (二)旧有“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打破。   虽然一再强调基础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但多数院校舍不得摒弃“第一年基础课、第二年专业课、第三年幼儿园实习”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原因之一:传统理念认为教育类专业应该以讲知识为主,技能训练为辅,学校里就应该讲知识;原因之二:大部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幼儿园真实教育脱节严重,没有能力按照实际工作设计课程。   (三)人才培养难以与行业融合。   学前教育一直在强调“工学结合、校园合作”,但真正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学校并不多。客观原因一是教育类专业不同于工科,没有可以量化的利润;二是办学体制的束缚;三是大多数学校学生较多,难以规模化地实现校园交替。主观原因是高职高专尚端着一定的架子,总认为自己是“高校”、“大学”,不能够放下身段和行业、企业交朋友。   (四)人才培养过程实践性各环节的衔接生硬,职业性不突出,开放性较差。   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校内学习阶段难进幼儿园,顶岗实习阶段难见学校指导,校内学习阶段和校外实习阶段界限分明,各实践环节之间缺少尝试性过度。把职业性狭义理解为执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考试,学生评价以任课教师评价为主。主要原因是工学结合做得不好,任课教师对岗位职业能力缺乏了解,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合作机制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大部分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和本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针对学生专业扎堆,培养同质化的问题,各高职高院校因时因地制宜地探索了“大专业、小方向”的模式,开始分方向培养。   据调查,绝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为幼儿园教师、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双语、音乐舞蹈、美术与手工和主持与表演等一种或几种,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并按这些方向设计出了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新颖、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如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了双语方向;山东英才学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了双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与动漫设计方向。殷继英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方向与学生未来就业更接近,对学校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并提出了英语、音乐、美术、舞蹈、管理等方向课程设置的具体构想[2]。姚继斌研究了学前教育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策略[3]。王颖蕙研究了学前早教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4]。王贺锋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5]。杨佳研究了学前教育专业不同方向新生入学适应性研究[6],认为学前教育专业不同方向与学制的新生在情绪适应、择业适应、满意度、人际适应、学习适应与适应总分上都存在差异。综合来看,学前教育(三年专)和学前音乐方向新生总体适应较好,而学前外语、学前美术和学前教育(五年专)适应较差。   可见分方向培养是凝练专业特色的一种有效措施,但一定要因时因地制宜,考虑新生心理状况,不可一刀切。   (二)针对旧有的“三段式”培养和各环节衔接,不同学者和学校进行了突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