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历史与其经验教训.doc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历史与其经验教训.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历史与其经验教训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其经验教训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其经验教训 打印本文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其经验教训 作者: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石灯明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47 我国教育督导的发展历史,可以上溯到周代的“天子视学”制度。宋、元以后,出现了专门管理地方官学的行政机构,并建立了地方教育行政长官身兼视学官的制度。到清末,传入了日本的视学制度,并在学部设立了视学官。民国时期,则在继承清末视学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近代意义上的视学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督导经历了传承、停顿、恢复、发展的曲折历程,目前已基本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教育督导体系。我国教育督导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教训,对当前的教育督导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古代帝王视学制度 夏、商、周三代天子都十分重视教育,并亲自过问教育,但真正建立视学制度则是从周代开始的。据《礼记·文王世子》记载,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周天子都要亲自到学子学习的场所辟雍举行视学典礼,先命学官按常礼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贤重师;然后视察辟雍,了解学子们的学习情况。视学典礼是与养老典礼结合进行的,体现了周代政教合一的基本特征。《礼记·学礼》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其中提出的国学管理七条原则,就有一条是关于视学的。不过,这里所说的视学,不是《礼记·文王世子》中所记述的天子视学典礼,而是对学子所学功课的考试。学子到了规定的年龄进入国学,国家每隔一年对他们的学业和德行考试一次。这种考试或由天子亲自主持,或委派主管教育的官员前往执行;并且规定,在没有举行春祭或夏祭之前,不得进行考试,以免影响学子们的正常学习。这说明,周代就已经建立起了重在考核学子学业的视学制度。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后,众多诸侯国互相兼并,各自为政,导致官学衰废,私学兴起,帝王视学制度因此中断。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强调以法治国,实行吏师制度和学室制度,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监督和管理。如秦国制定的《除弟子律》规定,吏师不能随意笞责弟子,不能随意开除弟子,不能超限度地役使弟子;弟子则必须在吏师规定的时间内,正确无误地掌握法制律令。这种以教育立法的形式监督、管理吏师和弟子的做法,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属于首创。汉武帝一改秦始皇的作法,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在京师开办了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太学,并不定期地到太学幸学。汉武帝的幸学实质上类似于周天子的视学,只不过在内容上略有不同罢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幸学制度又有所发展,除帝王亲自考试学生的课业等活动外,还安排王太子讲经,并将课业考试直接与选拔官员及赏赐活动结合起来。    到了明代,帝王幸学进一步规范化。一个皇帝在位期间一般只幸学一次,幸学的仪式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制定的。幸学时间一般为3天:第一天,皇家驾临国子监,首先在孔庙举行祭孔典礼,然后进行视学活动;第二天,国子监学官进宫,首先向皇帝上书谢恩,然后学官讲论,皇帝参与讨论;第三天,皇帝向学官及监生分别进行赏赐。虽然朱元璋是个半文盲,但十分重视教育。他亲自主持制定国子监监规五十六款,对国子监各级学官的职责、工作原则、工作作风及监生的任务与纪律等作出了极其严格的规定,对严重违反规定的都要亲自处置。清代帝王幸学基本上沿用明制,直到雍正即位,才下诏改称幸学为诣学,以示帝王对孔子之道和先圣先师的崇敬,但其视学内容并没有大的改变。 二、古代地方官学的视学制度 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制度包括官学、私学和书院三大系统,而官学又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地方官学始建于汉武帝时代,但一直到唐代都没有建立独立的管理地方官学的行政官署,更没有相对独立的地方官学视学制度,对地方官学的管理和监督都由地方行政官员负责。北宋崇宁二年,朝廷才在路一级建立了提举学事司,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正式设立地方教育行政官署的开端。“提举”包含着领导、管理、监督多层意思,而“学事”即指学校事务。政和年间,朝廷又命令“天下州县官皆带提举管勾学事”,也就是说,在设立提举学事司的同时,州、县行政长官仍兼管学校事务。此后,提举学事官一职或专任,或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主要职责是考察、审批地方官学的教官;统计辖区内在学的实际人数;对地方官学提出改进建议;监督学规的执行;监督、维持“学田”不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