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莹保台思想和实践探微.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姚莹保台思想和实践探微

姚莹保台思想和实践探微   [摘 要]台湾的地理位置使其在近代中国的海防与陆防方面均尤为重要。对台湾防务做出积极贡献的不乏其人,保台名将姚莹即为一例。纵观姚莹的保台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积极防御与“人和”并用的举措;二是强调制海权优先的战略举措;三是主张“闵台一体,澎湖尤重”的联合防御。   [关键词]姚莹;台湾;海防   姚莹(1785年―1853年),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人,嘉庆十三年进士,近代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他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春,任台湾知县。道光元年(1821),署海防同知、噶玛兰(今台湾宜兰)通判。道光十七年(1837),升任台湾兵备道,加按察使衔。长期在台湾供职,使姚莹对台地情势了如指掌,他又是主张“开眼看世界”的积极知识分子,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敏锐地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十分关心西洋情况,自嘉庆年间即多方了解西方情况,“知彼虚实,然后徐筹制夷之策”。[1]412正是有这样的知识和阅历,使姚莹走在同时代官员集团的前列,挑起了抗英保台的重担。鸦片战争期间,其为抗英保台名将,他的保台思想及实践对后世影响深远。姚莹海防思想的内容相当丰富,但国内外学术界对其海防思想学术关照依然尚显单薄。研究姚莹的保台思想,有助于看清近代中国的保台心路历程,并可为我国的统一大业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资料。   一、积极防御与“人和”并用的举措。   1824年夏秋间英船曾在台湾海面游弋盘桓了半年之久,对台湾进行测绘工作,已表明了垂涎之意。当时在台湾任职的姚莹就此忧虑地说:英国人“海道既熟,又见我海防之疏,水师之懦,忽起异谋,能保无他日之忧耶?”[2]29林则徐赴粤查禁海口事件后,姚莹对英国军事侵略十分警惕,认为“夷情狡谲,绝其贸易,有事用兵,此亦事势之必然者。”1839年9月4日,英国军舰“窝拉疑”号在九龙湾炮击中国师船,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此后,英军攻厦门、陷定海,屡屡窥伺台湾。清廷也注意到了台湾的防务问题,1840年8月上旬,道光帝向闽浙总督连发上谕:“台湾府准备事宜,在藉前任提督王得禄,最为熟悉,或有应行商酌之处,着即飞檄该镇道与王得禄同心协力,以资保卫。”“台湾孤悬海外,防堵事宜,尤应准备。着该督飞饬该镇道等遵奉前旨,与前任提督王得禄,同心协力,加意严防,毋稍疏懈……。”[3]29作为地方军政长官,姚莹积极筹划台湾防务。姚莹的海防思想的基本方面与林则徐的主张相近,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如他主张在台湾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认为:“夷人之长,全在大船火器”,“夷炮猛烈,自当避其所长”。[4]21这与林则徐“以守为战”的战略思想是颇为一致的。他曾致函邓廷祯说:“逆夷船高炮大,势难取胜外洋,我兵攻具未齐,目下要务,自当保固藩篱,守定而后议战。”[5]2-3   当时台湾的行政地位是隶属于福建省的台湾府,驻扎兵力共计14000人,其中水师3000人,分守诸厅县142讯及17处海上口岸,兵力不敷使用。水师船只不到百艘且俱属木质,老旧不堪。水陆两军武器原始落后,根本不是工业革命后船坚炮利的英军蒸汽铁甲战舰的对手。但就是在这样不利的状况下,姚莹不畏困难,慨然担负起保卫台湾的重担。从1840年到1842年,英军屡次进犯台湾,均被击退,战绩辉煌。   此外,在当时威胁台湾防务安全的因素还有来自台湾内部的矛盾。台湾历来镇道不和,官员间的协作能否经受起战火的考验,实不可知;无业游民众多,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在强敌压境的严峻形势下,游民问题势必成为台湾防务的未知因素。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是保卫台湾的首要问题,所以,姚莹首先努力克除流弊,加强团结。   台湾总兵达洪阿,满洲镶黄旗人,性格固执,傲慢自大,难以相处。姚莹至台,彼此“亦有龃龉”,提督王得禄与达洪阿关系也很紧张。姚莹曾经感叹:“惜同事武人,不知方略,性复矜猜,不洽舆情,为可虑耳!惟有委屈善全,期无偾事,然亦极费经营矣”。[6]c7;p132为顾全大局,姚莹多方忍让,以诚相待,同时努力化解达、王二人间的嫌怨,终于使得二人信服。这样,台湾官员集团团结抗敌的局面初步形成了。   鸦片战争时期,台湾守军兵力薄弱。“台湾当时只设一府,但地域辽阔,相当于内地数府。清政府在台湾设有一镇,水陆官兵包括驻在澎湖的一协清军约1.4万余人,在台湾本岛的清军,水师只有安平一协及艋岬参所辖,兵力不到0.3万人,分守十七处口岸,兵力不敷分布,陆师兵力也只有数千人,分守郡城内外及诸厅县的142汛。只能勉强维持地方,无法集中兵力攻战”,[7]p37如果从内地调兵,一则没有制海权,大规模跨海调兵,十分危险;二则台湾经费紧张,难以给养新调之兵;三则内地兵不服水土,不识地理,战斗力值得怀疑。而当时众多的游民又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一旦战争爆发,外忧波及内患,台湾的防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