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与讨论+戒掉“皮毛式”阅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问与讨论,戒掉“皮毛式”阅读   阅读素养怎么养成?   过去老师努力将自己个人的阅读心得与收获全部说出来,期待学生能够吸收。然而根据课后评量的结果,发现整堂课都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差。   自从有学校导入“学习共同体”后,不少老师被“教室气氛变得更活络,学生上课更主动”所打动。但过了新鲜期后,也有老师质疑课堂讨论带来的实际效益,毕竟讨论的时间成本高,学生成绩很可能没有进步反而下滑。那么“思考、提问、讨论”该如何融入教学,才能增进孩子的阅读理解,同时提升学业能力?   扣住文章内容讨论最有功效   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在2009年发表了一项针对“文本讨论”的研究,将一般课室熟悉的文本讨论分成三类:   第一种是“扣住文本”讨论,亦即文章的内容是讨论的重点,学生只能针对文本里出现的词句和图片进行讨论、辩证,厘清“这篇文章或这段文字说了什么?”而不是谈他们对文本的感觉。   第二种是“感觉延伸”讨论,这是课室里最常见的讨论形式,主要的提问是:“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这段文字让你联想到什么?”   第三种是“批判分析”讨论,讨论的用意是辩证想法,学生来回推敲文本,谈论作者、文章探讨的议题,比较读过的类似主题或文本(如《少年Pi的奇幻漂流》和《鲁宾逊漂流记》)。这种讨论最有利于培养论证能力。   研究发现,最能促进“阅读理解”的方法是“扣住文本”的讨论。   但课堂上,这种讨论反而较少,多数老师倾向询问学生的感受,要求他们思考文章与生活的关联,但若学生对文本的了解、掌握不够,做这些延伸练习恐怕也是白费力气。扣住文本的讨论能确保学生理解自己的阅读,唯有理解后才能思考自己真正的感受或运用所读的内容。   研究也发现,扣住文本的讨论对于程度普通与中下学生的益处最高,也是缩短班上高、低程度学生阅读理解差距的关键。但这不表示这种讨论只适用于中、后段生,老师要能让阅读能力不同的学生一起讨论,精熟型学生能借由他人的提问,组织自己的想法;而弱势型学生也能进入状况,了解大家在讨论什么。   那么,老师可以怎么开始?   三个方法,不让讨论失焦   方法1 :请同事一起先模拟。   许多老师因为求学时欠缺提问、讨论的经验,不知从何开始。犹他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洁妮斯·多尔建议,老师可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其他老师练习小组讨论,可以针对课文的文本、补充教材或专题做扣住文本与批判思考讨论,体验“讨论是什么感觉,怎么进行”才能了解实际操作的状况,更理解学生的感受。   方法2 :营造能安心发言的氛围。   老师要清楚地让孩子知道合宜的发言与聆听规则是什么。很多中学生对于在全班面前发言有心理障碍,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却有可能因为老师不经意的评语或同学的嘲笑,而受挫不愿再尝试。因此老师要能接纳不同的观点、避免情绪性的评语(如:连这都想不出来吗),多多聆听。   方法3 :随时协助孩子澄清,但不主导。   美国国家教学中心的研究发现,有组织且聚焦的讨论都具备以下条件:   对主题概念有持续的讨论、提问和继续追问,会比一来一往的“快问快答”更能增进理解。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问澄清”是极重要的教学策略,但一般老师往往以为只要有提问,就能帮助学生澄清概念,这其实是极大的误解。老师的提问若全部根据文章顺序,且只提问表层讯息(如:日本松下的创办人是谁,他被称为什么),尽管问答之间没有冷场,上完课后,学生往往会迷惑“这课的重点是什么”,也不能提升自己既有的理解。   精选能激发讨论的文本,要能让人提出有迹可循的推论,文本处理的议题要能提供多重观点与诠释。   问题的设计是可探索、可讨论或能搭建学习框架的。老师可利用“找一找”(特别、重要讯息)、“说出主要的”(统整概念)、“为什么”(解释表层讯息)、“想一想”(分析深层讯息),以及“你认为”(提出看法并举证说明)等阅读策略来设计问题。除了用说,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画出来的概念脉络图,了解学生理解的层次。   对话的内容应该要聚焦在学生的思考过程:所提出的结论是如何形成的,或解释为何论点是合理的,甚至调整原先的结论,修正对文本事件或内容的解读。   此外,老师要逐步把思考的责任分担给学生,如果老师包下所有的发问,就算那些问题再好、再有深度,也只有老师自己练习到“思考”而已。   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   招式1:用专题方式提供难易不同的书籍。   当班上孩子阅读能力不一,老师可为同一个专题提供不同程度的文本,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撷取信息、理解概念。   招式2 :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老师可利用电子白板,边读边写下自己阅读的疑问、联想和思考过程;顺带示范如何从文章找主要讯息的阅读策略。美国密歇根三火中学的八年级科学老师更进一

文档评论(0)

15271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