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近代浙江浔商兴衰新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浙江浔商兴衰新探

近代浙江浔商兴衰新探 ? 2011-07-25 10:42:16       许发祥、赵书刚 ? 【内容摘要】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浙江湖州南浔出现了数百家因经营蚕丝贸易而发家的富商, 形成了近代中国最大的丝商群体, 被称之为“浔商”。浔商以其雄厚的财力, 活动于上海及江南地区, 其兴起之快, 经营资本之巨实属罕见。但自20 世纪20 年代后, 浔商如同当年迅速崛起那样很快衰落。 【关键词】近代; 浔商; 兴衰; 新探 【作者简介】许发祥,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学生; 赵书刚,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 K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6924( 2011) 05- 105- 108   在中国丝绸之中, 南浔辑里为代表的湖丝最有名。一是, 南浔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宜大量种桑养蚕。二是, 南浔邻近上海, 与苏皖相毗连, 以其交通便利、信息灵通, 而成为湖丝的集散中心。三是, 生产者采用精湛的技术来提高丝织品的质量, 使得辑里丝成为当时中国享有盛名的丝织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桑蚕业日益成为重要的商品性产业。   但是, 自20 世纪20 年代后, 如同当年迅速崛起那样, 浔商很快衰落下去。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财来如潮涌, 财去似星散”的现象呢?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浔商”和“湖商”。这些研究多从南浔近代社会变迁、与上海近代开埠的关系、浔商的新儒特征、浔商的崛起与衰落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根据郎咸平《富裕湖商为何没落》的观点, 浔商之所以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从富可敌国到全面没落, 主要的原因在于“思想过于僵化保守、不思进取”。还有不少学者将地理位置、社会的人文特性等看成是决定浔商成败的主要因素。我认为, 他们在叙述浔商的崛起与衰落原因时, 存在比较机械化的定式, 值得进一步商榷。   一、质地优良的商品“湖丝”是“浔商”兴起的必然因素   ??浔商发迹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他们充分发掘商品的天然优势。“湖丝”本为浙江的传统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名:“明代商品丝以浙江湖州所产湖丝为主, 其次是四川保宁府的阆丝”, 素有“湖丝遍天下”之称。湖州位于太湖南端的浙北平原, 毗邻苏杭嘉, 河流纵横, 交通便利; 土地肥美, 气候宜人, 是著名的水乡和鱼米之乡, 享有“苏湖熟, 天下足”美誉。湖州是主要的产丝地,湖地宜桑, 新丝妙天下。①南浔缫丝技术高超,在缫丝工艺上注重“细”和“匀”。缫丝采用当时最先进的三绪脚踏丝车, 因而所缫的丝“富于拉力、丝身柔润、色泽洁白”, 比一般土丝多挂两枚铜钿而不断。   明清时期, 湖州蚕桑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凡桑地20 亩, 每年雇长工3人, 每人工钱2两2钱, 共6两6钱。”②“养蚕之人后高为善, 以筐计, 凡20筐, 佣金一两。看缫丝之人, 南浔为善, 以日计, 每日佣金4分, 一车也6分。”③从这些文字记载中, 可以看出, 明清时期, 南浔地区种桑、养蚕、缫丝等生产活动中雇佣工人的工钱给付, 有计件、计时, 表明商品经济已发展到较高程度。   由于“农人最勤, 四体焦劳, 终岁不休”, 湖丝的产量大幅度上升, 促进了以南浔辑里丝为主的湖丝在国内贸易中迅速发展。唐甄记述:“吴丝衣天下, 聚于双林, 吴越闽番至于海岛, 皆来市焉。五月, 载银而至, 委积如砾石。”④它们既是丝绸经济的产物, 又是以丝绸为主的商品经济载体; 既联接着千百万从事商品化蚕桑生产的农户, 又联接着全府、全省以至全国的商业网络, 发展极为迅速, 影响较大。乾隆年间, “每年贩卖的湖丝并绸缎等货, 自20 余万斤至32、3 万斤不等”。⑤除满足国内需求以外, 南浔丝也由海路出口, 乾隆二十五年, 在浙江乍浦等地输往日本换铜( 铸铜钱用) 的绸缎约在6 万斤以上。道光十七年, 清朝对美国的输出商品额中, 绸缎即占总额的半数以上。“丝绸等产品的出口, 使得国外的白银、墨洋等大量的流入国内。墨洋在18 世纪中叶每年流入中国500 万至600 万之巨。”⑥但清廷对丝货禁限极严, 只允许特权商人进行有限的贸易, 并且禁销头蚕湖丝。贸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本地广帮收购, 南浔镇上就专门设有“广行”, 以接待广东客商贩丝出洋。但是, 由于巨大利润的诱惑, 私商走私辗转贩运蚕丝者日益增多, 数量也相当可观。《乾隆上谕条例》第108 册载:“闽省客商赴浙江一带买丝, 用银三四十万两至四五十万两不等, 至于广商买丝银两, 动至辄百万, 少亦不下于八九十万两”。⑦他们从湖州贩丝后, 驾“漂洋船”冒险运到广州和香港, 私卖给外商。刘大钧在《吴兴农村经济》载:“迨东印度公司来华通商, 始有邑人冒险航海至广州, 经公行之手与英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