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发展和影响因素.docVIP

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发展和影响因素.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发展和影响因素

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发展和影响因素   摘 要 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成为当前有关儿童道德情绪和道德动机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关于儿童道德情绪判断的发展趋势,目前的研究结果仍存在差异,但道德情绪归因总体呈现出由结果定向向道德定向发展的趋势。社会认知因素、情境因素、人格因素等都会影响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具有跨文化的差异。道德情绪判断模式与个体的道德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未来研究应着重考察那些有认知或行为障碍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同时对有效提高儿童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方法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   道德情绪判断;道德情绪归因;社会认知能力;跨文化;道德行为   分类号   B844   道德情绪(moralemotion)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绪,它对人类的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情绪是指在道德情境中由个体对自我的理解或评价所引发的情绪,如损人之后感到内疚、羞耻,助人之后感到高兴、自豪等,又被称为“自我意识的情绪”或“自我评价的情绪”(Eisenberg,2000;MaltiLatzko,2010),被认为在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任俊,高肖肖,2011)。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道德情绪判断(moralemotion judgment)又称为道德情绪预期(moralemotion expectancy),是指个体对与道德有关的情境或事件做出情绪判断或预期(刘国雄,方富熹,2003);道德情绪归因(moralemotionattribution)则是要求个体对使他人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做出解释和推断(潘发达,卢家楣,2005)。   有关儿童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研究最早产生于“快乐的损人者”现象(happy victimizer phenomenon)的发现。Barden,Zelko,Duncan和Masters(1980)首先发现,当要求儿童同时对损人行为进行认知判断和情绪判断时,多数4岁儿童能够理解损人行为是不对的,但是他们常常判断成功的损人者会感到高兴,并认为这是由于损人者得到了想要的结果,显示出他们在道德认知和道德情绪的发展上相脱节的倾向;而8岁以上的儿童通常会判断成功的损人者感到不高兴,并认为这是由于他们违反了道德准则。之后的很多研究对这一结果进行了检验,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Malti,Gasser,Gutzwiller-Helfenfinger,2010;Nunner-WinklerSodian,1988)。国内曾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之前的研究做过总结(陈少华,1999;刘国雄,方富熹,2003),但这些总结都只是针对该领域研究的某些方面。随着近年来本领域研究增多,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反映必威体育精装版的研究成果。   1 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发展趋势   1.1童年期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发展   早期研究主要针对童年期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这些研究者所揭示的情绪判断与归因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大致可概括为三种主要的模式(陈少华,1999):(1)“高兴一难过”――“结果定向一道德定向”:这些研究主要考察了4岁以上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他们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对损人者的情绪判断由“高兴”向“难过”转变,而情绪归因由“结果定向”逐步过渡到“道德定向”fArsenioKramer,1992;Nunner-WinklerSodian,1988)。(2)“难过一高兴”――“结果定向一意图定向”:这类研究旨在通过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考察儿童对意图的理解,并且将考察年龄往下延伸至3岁儿童。通过设置损人者意图与行为结果匹配或不匹配的情境,以鉴别多大的儿童能够理解行为者的情绪由意图和结果的匹配程度决定,而非由行为结果单方面决定。结果发现,3岁儿童在对损人者做出情绪判断时仅仅依据行为结果的客观价值(坏行为或坏结果),判断损人者感到难过;6-7岁儿童具备了理解意图的能力,判断当意图与结果相匹配时损人者会感到高兴,而不匹配时则感到不高兴。在情绪归因上,年幼儿童以结果定向为主,而年长儿童以意图定向为主(Yuill,1984)。(3)“难过一高兴一难过”――“结果定向一意图定向一道德定向”:这类研究实际是对前一类研究的延伸,综合考察了3~10岁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并且将儿童对意图的理解和对道德的理解相整合。结果表明,3岁儿童通常将消极的行为结果判断为难过的情绪体验,而5~7岁的儿童通常会判断成功的损人者感到高兴:10岁左右的儿童能够综合考虑道德和意图,多数判断损人者会感到难过。相应地,他们的情绪归因也由“结果定向”到“意图定向”到“道德定向”发展   这些研究结果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有些研究者认为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是呈“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