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部同盟会的研究综述
中部同盟会的研究综述
摘要:学术界对于中部同盟会有了一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部同盟会的成立过程、成立原因、主要活动、与同盟会的关系、评价的研究上,目前有了若干成果,但是对中部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应有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部同盟会;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K2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3)01-0168-06
同盟会中部总会(简称为中部同盟会)研究是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同盟会东京本部组织涣散,屡次起义失败的情况下,中部同盟会于1911年7月31日在上海成立,明确提出“长江革命”的思想,果断地将军事重点转移到长江流域,促成了武昌首义,也领导了上海等地的光复。孙中山数年之后曾经说,“先是陈英士、宋钝初、谭石屏、居觉生等既受香港军事机关之约束,谋为广州应援;广州既一败再败,乃转谋武汉。”从中流露出对谭人凤等转谋长江流域和建立同盟会的肯定和赞许之情。他对中部总会领导上海光复给予高度肯定,认为“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就中部同盟会的活动目的指出,“这个中部总会的组织,就是要把革命发动的中枢由南部移到长江流域来,而注意点在武汉。”他引用章太炎的话说,中部同盟会“还人中原,引江上之势,而合武昌之群党,未半岁隧以集事,则谭人凤宋教仁为之也。”从中可见中部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可以说是中部同盟会领导了武昌起义的成功。
对中部同盟会的研究从1949年之前就已经开始。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中部同盟会的研究还是处于相当薄弱的状态,至今还没有专门的著作来研究中部同盟会,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笔者试将中部同盟会的研究历程和成果作一梳理,以就教于学界同人。
一、1949年以前的研究
1949年以前的研究主要散见于辛亥革命史、武昌首义史及中国政治史的著作中,在一些回忆录l生质的著作中也有论及。其研究重点在于中部同盟会成立的背景和基本史实的梳理上,还比较粗疏浅薄,由于史料的限制,对于中部同盟会的性质、活动、政治主张以及与其重要人物的关系等方面还缺乏更为深入的阐述。
李剑农在《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指出,“同盟会的干部人员(惟中山在美洲)自广州大失败以后,赵声忧愤成病而死,黄兴胡汉民等,蛰伏香港亦颇沮丧。陈其美宋教仁谭人凤等,由香港返沪,恐革命党的势力,将因此次失败而涣散不振,谋于长江方面为卷土重来之计,在沪组织一个‘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从中可以看出:中部同盟会主要是由同盟会原有的干部人员所组织,中部同盟会将革命地点由沿海转向长江方面。“这个中部总会的组织就是要把革命发动的中枢由南部移到长江流域来,而注意点尤在武汉。”“自中部总会成立后谭宋二人常秘密往来于沪汉间,与孙武居正等筹商进行方法,于是文学社与共进会事实上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的分机关。”从这里可以看出,中部同盟会和文学社、共进会在事实上是总机关和分机关的关系,文学社和共进会是中部同盟会的外围组织,直接受中部同盟会的领导。
左舜生的《辛亥革命史》学术性相对来说较弱一些,主要论述了辛亥革命的原因、经过、武昌首义一直到临时政府北迁,其中分析了共进会,指出,“日知会外又有一革命团体日共进会,实为同盟会的别动队,如居正、焦达峰、孙武等,均为共进会中人物。”在辛亥光复前能吸收湖北新军各标若干分子赞成革命,大率为日知会共进会之力。“当辛亥三月以前,黄兴谋于武汉发动,以为广州响应,曾函促居正到汉口主持;后又遣谭人凤携款八百元,交居正、孙武为武汉方面筹备响应之费。”表明中部同盟会主要负责人谭人凤与共进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对其进行经济上支持。
冯自由的《革命逸史》以资料搜罗丰富取胜,该书指出,“及辛亥春,黄兴自香港派谭人凤至沪,与宋教仁、陈其美等组织中部同盟会,策动长江沿岸诸省革命工作,是年八月遂有武昌义师之崛起。”显示出两点信息,其一,中部同盟会的成立得到黄兴的支持;其二,中部同盟会直接领导了武昌起义。冯自由在《中国革命二十六年组织史》一书中说,“庚戌年夏秋间,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等已提议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以策动长江革命,众多赞成。至是年闰六月初六日始假座上海湖州会馆开成立会。各省莅会同志有吕志伊、章梓、谭人凤、陈其美、宋教仁、范光启、曾杰、郑螺生、杨谱笙、陈勒生、李源水、林斯琛、李洽、潘祖彝等三十三人。决议派员分发江浙皖赣鄂湘川陕各省同时大举。”说明了中部同盟会在1911年夏秋已经开始筹划,但是参加成立会人数作者误认为是33人,事实上应该是29人,从地域来看,其中湖南7人,浙江7人,四川4人,福建5人,江苏3人,安徽2人,云南1人。
张难先的《湖北革命知之录》阐述了中部同盟会成立的背景,认为同盟会屡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