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学论文-地方豪右与魏齐政治从魏末启立州郡到北齐天保七年并省州郡县
历史学论文-地方豪右与魏齐政治——从魏末启立州郡到北齐天保七年并省州郡县
内容提要??本文从地方豪右与东魏北齐政权关系角度具体分析了双方斗争的经过,并结合此间出现的地方行政区划由大量膨胀到天保七年一举大量并省,指出行政区划增减与豪右和朝廷的关系的消长变化间有密切的联系。魏末朝廷国力枯竭,不得不征募各地豪右出征纳财,而酬以官职,促成州郡增多。这些豪右非高欢嫡系,高氏掌权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打击,天保七年并省州郡县则是其中一环。
?? 关键词???地方豪右??东魏北齐政治????行政区划变动??天保七年并省州郡县 ? 北齐人宋孝王《关东风俗传》曰: 昔六国之亡,豪族处处而有,秦氏失驭,竞起为乱。及汉高徙诸大姓齐田、楚景之辈以实关中,盖所以强本弱末之计也。文宣之代,政令严猛,羊、毕诸豪,颇被徙逐。至若瀛、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氏,濮阳侯族,诸如此辈,一宗近将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献武初在冀郡,大族猬起应之。侯景之反,河南侯氏几为大患,有同刘元海、石勒之众也。凡种类不同,心意亦异,若遇间隙,先为乱阶。[1] 这段论述大体勾勒了秦至北齐豪族的轨迹,特别突出了豪族在北齐的境遇。这种境遇被认为是地方豪强在中古历史上的回光反照。[2]的确,放眼历史,隋唐以降,仅隋末唐初山东尚有不少“豪杰”出没,至唐代“豪族”“豪右”一词已不太常见,朝廷也不再关注所谓“豪右”,数百年来困扰历代政权的豪族问题基本消失。宋代以后活跃乡野的则是“士绅”,士绅更多的是扮演了朝廷支持者的角色,朝廷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呈现出新面貌。[3]考察“豪右”[4]在淡出历史舞台前的发展变化也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北魏末年,六镇兵起,宇内淆乱,朝廷瓦解,东西分立,对峙纷争。高欢迁都邺城,历东魏北齐,由强而弱,终遭覆灭。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前贤时彦多有探讨,已有研究或着眼于胡汉对立[5];或侧重文人与勋贵、武人之争[6];或分析北齐政权建立的过程与南士徐之才的作用[7];或强调君权发展与转移、胡汉对立纠缠牵连,导致统治阶层内部冲突不断,成为其衰亡的根本症结[8]。这些分析显然都有道理。不可忽视的是,各地豪右与魏齐政权的演进密切相联,两者的关系也构成此间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对此,前贤仅有部分涉猎,关注的多是渤海高氏与高齐的关系[9];或青齐河北豪族家世背景及其与高欢的关系。[10]关于周隋政权对旧齐士人的政策,近来也屡见新作。[11]综合考察豪右与魏齐朝廷的关系,前人似未尝措意,值得做进一步的探讨。 此间需要留意的另一问题是魏齐政权地方行政区划上的反复变动。魏末以降是“启立州郡,离大合小”,州郡膨胀,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十一月文宣帝高洋下诏精简州郡县,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与二镇二十六戍。[12]这次并省应为高齐一代的大事,故《北齐书·文宣帝纪》详细抄录了并省诏书。在该纪中,除魏齐禅代的诏册,这份诏书转录得最为详尽。不过,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出现在时局纷乱的南北朝末叶,又是由朝代竞争中的失败者北齐朝廷发动的,对后世似乎鲜有影响,未被学者重视。[13]魏末州郡膨胀的详情,前人也未曾论及。 行政区划的变动看似孤立的事件,实际牵涉到人事的安排,官员的增减,各方力量的重新配置。它常常是朝廷政治斗争的一个环节。[14]并省3?州、153郡与589县,按照北齐时官制,至少有34000官吏会因此丢掉官位而“下岗”。[15]北齐时内官的员额不过2322人[16],此次并省涉及人之多自不待言。这些人中少数有出身者因丧失职位而重新沦为散官,俸禄没有不说[17],为谋得新的职事官还要等待铨选。而占多数的无出身者则又降为普通百姓,收入、地位与声望均受到损失。因并省而生的州郡的重新规划对于察举名额的分配与竞争强度,地方豪右出仕机会等等都会产生影响。魏齐时期州郡县的增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豪右与朝廷关系的消长变化,是双方反复较量中的一个回合,有必要结合双方关系演变加以认识。 其实,单就行政区划演变而言,天保七年并省的意义也不应小视。嬴秦一统天下,罢封建,行郡县,开启帝国行政区划新篇章。其后屡经变化,发展成今天的省、地区与县三级体制。其中分设二级抑或三级不断反复。概括而言,汉武帝在地方初设13?部刺史作为监察区,东汉末成为一级行政设置。经三国两晋南北朝400年,州郡县数量不断膨胀,至隋初一举废郡,复成为州、县两级。隋末与唐代虽曾改州为郡,短暂出现过郡、县两级的情况,总体上是以州、县两级为主。唐初在郡之上又分“道”设司主监察,后发展成监察区,并演变成郡之上的一级行政机构,发展成道、州与县三级体制。[18] 学者注意到唐代与汉代在行政区划设置上的变化十分相似[19],引发这种相似的发展周期的是隋开皇三年(583年)“罢天下郡”,使行政设置又退回到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