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三主题话题2从杜尚说起-现代艺术悟读.ppt

艺术概论第三主题话题2从杜尚说起-现代艺术悟读.ppt

  1. 1、本文档共1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而未来派则是造反者,他们歌颂暴力和现代化,甚至要把所有的博物馆都砸了。结果在一战中,有两位未来派大师服兵役而死,因自信而付出了代价。 * 将快乐中的安宁与骚动结合的最好的,依然是杜尚。杜尚很喜欢马蒂斯,而它的《下楼梯的裸女2号》则是立体派和未来派的混合。 * 可以说,杜尚是一个安详的、善意的捣蛋鬼。当北欧的表现主义由痛苦升华为思考时,杜尚选择了幽默。在艺术中,幽默比单纯的思考更为高级,因为它并不企图改造世界,而是引诱人们换一种眼光、换一种心情去看它。 * 人人觉得自己是老大,换来的是人类的两次大战。高级宗教(上帝)的光辉不在,而原始宗教的底火却被引旺。 * 他1907-1908年所画的《希望2号》中,一位孕妇正俯视自己的腹部,但一个骷髅却以同样的姿态半露于她腹前。看来死神总是出现在生命降生之前。 * 一战爆发之际,克里姆特正在画着一幅作品《死与生》。画中的代表“生”的众人,如在梦境,或迷醉,或伤悲;唯独一旁的死神始终清醒,时刻准备行动,生的扳机似乎正是由他触发。 * 与当年蒙克的那幅作品一样,这幅作品的名称中,“死”也摆在了“生”的前面。 * 死而复生,靠的是什么?答案是性。 * 土地再肥沃,也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长出庄稼;没有男人,女人没法生小孩。性爱与色情正是从生与死延伸出的主题——也是现代艺术家念念不忘的主题。 * 杜尚曾明言,色情在他的作品中“占有很大位置”,“从任何方面说是带根本性的”。 * 单从名称上看,他用了8年时间偷偷摸摸创作的这件大玻璃就是色情的。 * 1919年,杜尚把蒙娜丽莎弄成男的(加了胡子);没过两年,他又把自己扮成女的,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若斯·瑟拉薇(Rrose Sélavy),这个名字用法语读起来,发音很像“性爱,这就是生活” * 与杜尚的戏谑相比,毕加索对性的表达更散发着雄性荷尔蒙的气息。毕加索年少时光顾过巴塞罗那著名的妓院街——亚维农街(Carrer dAvinyó), * 由此画了名作《亚维农的少女》。 * 而在《格尔尼卡》中,居然有只公牛, * 有人说它代表法西斯;其实谁都知道,公牛在西方自古就是男性情欲的象征, * 而毕加索本人一直就有“公牛”的美名。 * 我们下面就从杜尚开始谈起 * 1968年10月1日,杜尚与朋友度过了最后一个开心的夜晚;他的朋友描述说:“第二天早上我们发现他躺在自己的床上,美丽、高贵、安详。只不过比他活着的时候略微苍白了一点点。一抹微笑留在他的嘴唇上。” 既来之,则安之,这是一种贵族品质。 * 杜尚少年时代的作品,颇有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感觉。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主要兴于法国北部的绘画流派,主张绘画应该表达对视像本身的兴趣。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主要兴于法国北部的绘画流派,主张绘画应该表达对视像本身的兴趣。印象(Impression)就其本义来说,就是“接受”,对光的接受。《圣经》中上帝说的第一句话是:“要有光”(《圣经·创世纪》1:3),光正是上帝的象征。印象派画的都是世俗题材,却因表现光而无意中赞美了上帝,由此获得的回报便是愉悦。 * 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少年时代就说:“假如我不是为了寻找乐趣,我才不画呢。” * 拿破仑(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的外交大臣说过, * 但资产阶级还是起来了,而且通过印象派的作品证明,他们的生活与旧贵族的一样甜蜜。 * 尤其是北欧民族,他们对法国贵族的那份愉悦似乎有着天生的排斥。 * 最初他们借助的是祈祷,而一旦上帝式微,他们便发出了痛苦的嚎叫。 * 在蒙克的名作《呐喊》(图13)中,一个脸部变形的人正在嚎叫——这个人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偶像,我们这个时代的蒙娜丽莎”。蒙克是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艺术的先驱。就其本义而言,表现主义与印象派正好相反,它强调“表达”(让外界接受)。“印象”常与快乐相伴,而“表达”则往往是痛苦的产物。只有你与这个世界的默契被打破,你才会去“表达”。《呐喊》中的人物之所以喊叫,是因为他要“表达”什么;而我们越听不到他的声音,就越感受到他的痛苦。 * 尤其是北欧民族,他们对法国贵族的那份愉悦似乎有着天生的排斥。 * 与此同时,快乐的主题继续在法国发酵。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上,有一批色彩艳丽的画作格外耀眼(图14),碰巧文艺复兴巨匠多纳泰罗(Donatello, 1386-1466)的一尊雕像置于其间,有人评述说,这是“多纳泰罗被野兽包围”,由此这批画就被冠以“野兽派”的名头。 * 其实野兽派的主题并非野兽,而是快乐。正如其领军人物马蒂斯所言:“我所梦想的是一种平衡、纯净、宁静、不含有使人不安或令人沮丧的题材的艺术,对于一切脑力工作者,无论是商人或作家,它好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