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的内因浅析
摘要:1947年的印巴分治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虽由印回冲突长期积累而成,而英印政府、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三方都难脱干系。随着阿拉伯人入侵印度,伊斯兰教传入次大陆,出现了印回两教的冲突。而其自身存在的因素也有很大影响。本文拟从印巴分治的各项内因出发,略作浅析。
关键词:印巴分治,历史渊源,社会原因
一、历史渊源
在伊斯兰教传入印度之前,印度主要有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其中印度教占绝对优势。首先把伊斯兰教传入印度的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统治印度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从它传入印度的那一天起,印回两教的冲突就开始了。
阿拉伯人侵略印度的目的有三:扩大帝国版图,传播伊斯兰教,对印度财富的垂涎,加之其直接因素是信德附近的海盗袭击了阿拉伯人的船只。正当此时,印度各封建小邦正在互相混战,连年的交战使印度各邦难以团结起来。
阿拉伯人的这次入侵,导致信德和南旁遮普的永久占领。阿拉伯人在信德统治的建立为伊斯兰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据点。他们修建了许多军营,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繁荣的城市和学术文化中心。而印度教对种姓制度的维护导致大批改教者的出现。种姓制度使低等级的人和“不可接触者”被压在社会的低层,生活极其悲惨。伊斯兰教主张“凡穆斯林皆是兄弟”对种姓制度无疑是个很大的冲击,它极大地吸引了受到印度教上层统治者压迫的佛教徒和印度教下层人民。阿拉伯人还准允改奉伊斯兰教的印度人免交人头税,享受年金,对保持原宗教信仰但必须交人头税的印度“顺民”采取宽容政策,造成了印度教徒在这些地区的长期存在。
阿拉伯人征服信德是伊斯兰教在次大陆扩张的第一阶段,将近三个世纪后,已改信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又高举“圣战”的旗号,开始了征服次大陆的第二阶段。10世纪中叶,在阿富汗境内兴起一个由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所建立的伽色尼王朝。伽色尼王朝对白沙瓦地区、旁遮普和木尔坦(大致相等于构成现在的西巴基斯坦)的统治持续了大约200年,正是在这一时期,穆斯林文化才在印度西北部扎下了根。
1186年,伽色尼王朝被廓尔王朝所灭。廓尔王朝是一个阿富汗的穆斯林政权,它对伊斯兰教世界作的最大功绩就是把伊斯兰教深入到了印度腹地和孟加拉地区。它建立的德里王国一方面对别的宗教采取严厉打击的蛮横政策,强迫异教徒改信伊斯兰教;另一方面又加强了传教工作。因此,这一时期“无数皈依者的出现或者是由于强迫或者是由于传教士的劝诲,而新老穆斯林的通婚又使伊斯兰教徒的人数稳定增长”。
1524年巴布尔率军入侵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时,印度事实上仍是一个印度教占压倒优势的国家。阿克巴在位期间,采取了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平等的政策,试图把印度建立为一个民族国家而不是由穆斯林主人和印度教臣民组成的分裂国家。但1659年上台的奥朗则布皇帝把阿克巴制定的建立一个民族国家的政策视作是对伊斯兰教思想的否定,他下令“废除异教徒的所有庙宇和学校”,重新征收人头税,尽可能完全地把印度教徒赶出军队和官僚机构。这种歧视政策引起广大印度教徒的强烈反抗,战争爆发。此后他的继任者延续了他对印度教徒的歧视政策,使宗教矛盾异常尖锐,印度陷于四分五裂的境地。
印、回两教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方面有着种种差异。印度教实行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而伊斯兰教反对;印度教以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为基础,而伊斯兰教在理论上以“凡穆斯林皆是兄弟”的概念为基础;印度教崇拜牛,保护牛,而牛却是伊斯兰教徒的主要肉食,伊斯兰教有一重大节日宰性节,即以杀牛为牺牲。此外,印度教徒好音乐,而伊斯兰教徒在举行宗教仪式时要清静,认为音乐扰人心志,乱人清真。这是两个平行的社会,直线地建立在同一土地之上。在一切阶段上,它们是不同的,它们中间几乎没有任何社会联系或生活上的互相混合。”[1](P224)
1849年,英国人占领次大陆,全印度人都成了被征服者。印、回教徒这才暂时丢开过去的嫌隙,携手对敌。他们的合作维持到19世纪70~80年代。当时,国大党提出宪政改革,争取在
印度实行代议制。穆斯林认为这对他们未来的地位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印度教徒对过去穆斯林的残酷统治历历在目,不愿意以后穆斯林再骑在他们头上。印、回教下层人民的冲突再露端倪。英国殖民主义者从一踏上次大陆就注意到印度长期存在的宗教冲突,他们决定利用印回教徒的冲突,实行“分而治之”政策,以分裂和削弱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巩固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英国殖民主义者到处煽风点火,西北边省总督柯尔文攻击国大党把印度分裂成两个敌对营垒,说穆斯林不满国大党是因为国大党只代表印度教徒。[2(P237)这种挑动对促成穆斯林上层与国大党矛盾的加深起了相当大的作用。19世纪80~90年代,一系列城市开始发生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的大规模流血冲突,伤亡很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