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新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新人教版.ppt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地形图 ④等高线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陡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1、等高线的基本特性 ①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 :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⑨特殊等高线:200米区分平原和丘陵,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补充:判断5大地形类型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低。 2.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的表达 例1: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 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山峰 鞍部 山脊 山谷 山谷 请把你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形区。右边是该地形区的平面图,左边是它的等高线图,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现什么? 400 300 200 100 400 300 200 100 方法1 山脊部位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方法2 内部等高线海拔高,外围海拔低,即“内高外低”为山脊;外围等高线海拔高,内部海拔低,即“外高内低”为山谷。 山脊线与山谷线的判断 A B C D E 3.等高线地图判读中的“五读”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 (2)疏密程度--密陡疏缓。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是均匀坡;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 (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4)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5)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4.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坡度大小的判读 坡度的大小可分三种情况进行判断 (1)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2)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 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3)根据比例尺判断 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5、高度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平面海拔为0米 (2)相对高度: (3)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的判读: (4)等高线地形图上相对高度的判读: A:若A、B两地都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两地的海拔差. B:若A点在等高线上,B点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A点的海拔-B点海拔估计值 C: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h:   (n-1)d ﹤h﹤(n+1)d, 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D:陡崖的相对高度h: (n-1)d ≤h﹤(n+1)d, 其中n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E:陡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 A≤H﹤A+d (A为崖顶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大的) F:陡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 B- d <H≤B (B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小的) 例题2: 若a=100m ,b=200m ,c=300m 求③④的相对高度;甲和乙的相对高度 解:读图可知 H ③=100m,H ④=300m故 H ③- H ④=300-100=200m (1-1)100 ﹤h﹤(1+1)100 故 0m〈H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