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夏州旱作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临夏州旱作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根据临夏州的气候条件、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是:继续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强对旱作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以项目带动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总人口为194.6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1.55万人,占88%,总耕地面积14.33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5.46万公顷,山旱地8.87万公顷。年平均降雨量537.40mm,主要集中在7、8、9月,历年平均蒸发量1 382mm,年均气温6.30 ℃, 无霜期130~180d,日照时数2 467.50h。平均海拔2 000m左右,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蚕豆、油菜等农作物。气候条件复杂,地形多样,按区域特点分为川塬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高寒阴湿地区。东乡县、永靖县、临夏县、广河县大部分降雨500m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稀少、十年九旱、土地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常因春旱而无法适时播种,或在农作物生长的需水关键时期遭遇“卡脖子”旱,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康乐县、积石山县、临夏县降雨500~600mm的高寒阴湿地区,降雨分布不均匀,60%以上降雨集中在7、8、9月,先旱后涝,容易形成“草包”庄稼。干旱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州旱作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旱作农业发展现状
根据我州耕地少,山旱地面积大,旱作农业分布广,农业基础条件薄弱,水资源短缺,降雨季节与主要农作物需水关键期错位,时空分布不均,雨养农业特征明显,春旱和初夏旱发生的频率高,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我州推广了一批以保水、蓄水、节水为主要内容的旱作农业综合新技术,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1.1调整种植业结构按照“压夏扩秋、压粮扩经、发展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种植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如东乡县、永靖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县、临夏县的油菜产业,广河县、临夏县的玉米产业,康乐县、积石山县的中药材产业,被动抗旱的局面有所改变,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
1.2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已形成区域化和规模化,由过去单一的玉米地膜覆盖逐步扩展到小麦、洋芋、蚕豆、油菜、药材、谷子等作物上。同时还研究和推广了双垄沟覆盖、膜侧种植、间套带种植等技术。全州每年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5.67万公顷以上,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35%,其中粮食作物地膜覆盖5万公顷以上,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5%。
地膜玉米1984年首先在临夏县北塬地区试验种植1.40hm2,平均产量11 850kg/hm2,比露地玉米平均产量5 880kg/hm2增5 970kg,增产101.60%,增产显著。此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范围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推进,种植区域由川塬灌区向旱作区扩展。1995年种植面积发展到0.79万公顷,平均产量9 462.65kg/hm2,比露地玉米增2 488.65kg/hm2,增产32.69%;2006年种植面积达到3.33万公顷。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玉米栽培地膜化、良种杂交化、种子包衣化。
地膜小麦从1994年开始引进地膜小麦穴播栽培技术,1997年引进地膜小麦膜侧栽培技术,试验成功后经示范推广,到2003年种植面积发展到0.77万公顷,平均产量1 368.75kg/hm2,比露地小麦增产816kg/hm2,增产24.80%,在旱作区表现出了明显的增产效果。2006年种植面积0.70万公顷,一般比露地增产750kg/hm2,增产20%左右。
地膜洋芋1985年在积石山县种植7.19hm2,效益比较显著,成熟早、上市早、收入高,活跃了蔬菜市场。2006年种植面积达到0.73万公顷,一般每亩可增收100元以上。
1.3马铃薯旱作技术全州1990年种植面积2.66万公顷,平均产量2 250kg/hm2(折主粮);2006年发展到3.96万公顷,平均产量2 904kg/hm2,主要推广了优质品种、脱毒种薯、沟垄种植、配方施肥等配套栽培技术。
1.4节水集雨补灌技术2000年在永靖县的西北片、东乡县北岭乡等建集雨场水窖500眼,每眼容量为20m3,每个集雨场硬化面积100~120m2。以后在临夏县、永靖县、东乡县、广河县等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为抗旱保苗、牲畜饮水发挥了主要作用。
1.5培肥地力技术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推广应用专用肥等,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1.6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006年在特别干旱的情况下,广河县试验示范的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平均产量10 608.75k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