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镇手工织锦艺术特色及创新发展的研究
乌镇手工织锦艺术特色及创新发展的研究
摘 要:浙江乌镇4000多年前就开始栽桑养蚕,光绪年间,乌镇手工织锦的织造技术达到鼎盛,它吸纳了中国最原始的锦缎编织工艺,又融合了乌镇本地的提花丝绸织造工艺,织成的锦缎质地坚实、明亮华贵,被称为“乌锦”,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继承了传统又不断创新,课题论证将针对“乌锦”的历史、工艺特点以及不同时期装饰图案的艺术特点进行梳理,将乌锦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人文艺术特色和创新发展做进一步的阐释。
关键词:手工织锦;艺术特色;创新
1 乌锦在传统丝织品中的地位
浙江嘉兴的乌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桑蚕产地之一,据《乌青镇志》记载,唐代乌镇育蚕取丝渐兴,丝业发展迅速。明代至万历年间,蚕桑业进入兴盛时期。之后一直为乌镇农民的一项主要产业。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持续发展的桑蚕业,不仅构建了“桑苗之乡”、“丝绸之府”的物质文明,也充实了江南水乡“文化之邦”的精神文明内涵。
乌镇织锦源于乌镇民间的织造业,光绪初年(1875年)乌镇商人沈永昌创立益大丝号。在这里织成的锦缎坚实厚重、清雅大方,当地人称这种吸纳了汉族经典织锦工艺又结合了当地传统手工特色的提花丝织锦缎为“乌锦”。明清时期乌锦是被称为“寸锦寸金”的贡品,只织造应用于皇帝龙袍及达官贵人官服上的补子图案。今天,益大丝号依然位于乌镇西栅的织锦坊内,在原有丝号的基础上进行了抢救性修复,恢复了其全部功能,并有专业的手工艺人在作坊从事蚕丝产品以及乌锦的织造。纯手工生产的乌锦除了包括中国皇室文武一品至九品官服补子、富贵牡丹、团龙、仕女图等精品,还包括领带、五福捧寿靠垫等生活用品,并且现在的乌锦结合时尚审美,还可以单独定制图案、花型,是浙北地区有名的丝织艺术品。
2 乌锦的原材料和加工流程研究
乌锦的织造工艺极为繁复精细。大规模机器织成的缎面织物经线和纬线编织的原理是通经通纬,即纬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而乌锦则是通经断纬,指纬线的方向是由操作者搭配控制的,两个人一上一下,上面的人控制图案结构,下面的人控制颜色的搭配,所以织出来的花纹不论纹理还是层次感都远远高于机器织出来的效果。乌锦的织造流程十分复杂,要经过栽桑、养蚕、缫丝、染色、织造、整理等多道工序。乌锦所用丝线用料也是极其考究的,只有毫无瑕疵的上等蚕茧才能用来做丝线,成为乌锦的原料,通常一根乌锦的丝线是由25缕左右的上等蚕茧经由工人采用抽丝机抽丝捻合而成。
我们现在可以见到质地坚实、色泽明亮的乌锦不仅仅因为采用了上等蚕丝织造而成,还因为乌锦制作工艺中染色这个环节所选用的染料都是纯天然材料。因此,乌锦的色泽明亮且不易褪色,织造过程中还可辅以金线、银线编织成嵌金色彩,也叫做“状金敷彩”。乌锦所采用的染料以及形成的丝线色彩详见表1。
乌锦这种独特的民间工艺,需用4米高、5米长,用有近两千个部件组成的大花楼织机,经由两位师傅共同操作完成,上面的一位师傅称为“提花”,下方的一位叫做“织手”,由于编织时声响较大,所以两人只能脚踩竹竿互相传达讯号,提花织线之时须全神贯注、配合默契,不能有丝毫分心,由于是纯手工编织,所以编织速度异常慢,状金敷彩,分区挖花,一天仅能织出5~6厘米,它的独特工艺至今尚不能为现代化的机械和技术所取代,这也正是乌锦的珍贵之处。
3 乌锦的装饰艺术分类特点研究
装饰纹样在乌锦中的塑造以及骨式构成上不同时期有明显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变形、组合、移植、求全、象征等等。色彩运用上也各有特点,除了极具地域特点的配色方法之外,还凸显了不同社会时期的色彩审美特点。
3.1 乌锦传统图案的等级观
自唐朝中后期至明清的历史阶段,我国的丝绸业中心逐渐移至江南地区,丝绸工艺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织物图案风格趋于写实并富有吉祥寓意。乌锦在明清时期是有名的贡品,按照级别为文武官员的官服织造补子。清朝时期文武九品官员的补子图案是不同的,文官为飞禽,武官为走兽,分别是: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如图1所示的乌锦是清朝文官一品补服上的仙鹤,整个图案的构图设计是环绕式,周边的纹样选择了祥云、莲花、鲤鱼、蝙蝠、如意结等中国的传统吉祥元素,红、橙、蓝、绿、白相间,色彩丰富,中间的主体飞禽仙鹤则选用对比强烈的褐白两色,整个图案上元素虽然用了很多,但依然主体突出、端庄醒目。
乌锦产自江南浙北,整个锦缎的设计风貌、用色特点无不反映了江南一代含蓄、素雅的文化特征,所以传统时期的乌锦图案上是兼容并蓄的,和其他著名织锦最大的不同就是色彩的选用上不是一味地追求奢华、美艳,而是恰到好处、清新亮丽。图2和图3是乌锦为皇亲国戚的服装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