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一样的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像山一样的思考

像山一样的思考   摘 要:《常常,我想起那座山》是张晓风的散文代表作,文中充满了对自然人生的热爱与思考,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尤其是人与山水的和谐画面,渗透出丰富的生态意识,契合了现代流行的生态思想,本文将主要从生态角度来重新解读这篇散文,试图发掘出文中所包含的生态思想,以期对张晓风的思想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张晓风;生态;诗意地栖居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3-0061-04      张晓风是当代台湾著名的女散文家,她的散文以词风清丽,语蕴诗意,能于平凡的生活琐事中见出人生智慧而为人称道。在张晓风的散文中,读者总能感受到浓郁的家国情思、人生感怀,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为她的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写的序中称其“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这枝笔,能写景,也能叙事,能咏物也能传人,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而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一点刚劲”。   张晓风的散文也充满对自然人生的热爱与思考,她以独特的视角观照自然界万物,于山水草木中感受自然的壮丽及其对人的恩赐,《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篇。在这篇散文中,张晓风始终怀着一颗崇拜自然、崇拜大山之心,热情地吟唱着山之歌,表达了人与自然尤其是人与山水的和谐,渗透出丰富的生态意识。      一、风景是有性格的      美国环境伦理学家?W尔多?利奥波德在其《沙乡年鉴》中指出,自然界中的生命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存的权利和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它们是自然不可分割的部分,正是它们的存在构成了整个自然的丰富多彩。长久以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使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将自然中的万物看作可以利用的工具,正是由于这种泛功利思想,人类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存在。但是在环境学家眼中,自然界中的万物包括风景都是有性格的,它们的存在早于人类的诞生,因此甚至可以说,这些生命才是自然的主体,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着它们,正因为如此,人类应该正视并尊重这些有性格的存在,对自然怀有感恩与敬畏之心。   现代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了几分紧张,少了一分从容自在,仿佛处处是对手,处处是敌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使人不觉被绷紧了,人类似乎介于适者与不适者之间,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生存下去的权利。但是,当置身于“山头跟山头正手拉着手,围成一个美丽的圈子”的拉拉山中时,作者感受到了自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和谐与美丽。在山中,每一种存在都是适者:“每一种生物都尊严的活着,巨大悠久似神木,神奇尊贵如灵芝,微小如阴暗岩石上恰似芝麻点大的菌子,美如风尾蝶,丑如小蜥蜴,古怪如金狗毛,卑弱如匍伏结根的蔓草,以及种种不知名的万类万品,生命是如此仁慈公平。甚至连没有生命的,也和谐地存在着,土有土的高贵,石有石的尊严,倒地而死无人凭吊的树尸也纵容菌子、蕨草、藓苔和木耳爬得它一身,你不由觉得那树尸也是另一种大地,它因容纳异己而在那些小东西身上又青青翠翠地再活了起来。生命是有充分的余裕的。”通过这些描述,可以感受到洋溢其中的生机勃勃的生命活力与尊贵。   作者对大自然中的一切充满了敬畏与崇拜,她将这种敬畏形象地描述为“一个信徒和神明之间的神秘经验”。它是自在的存在,不可见却可以感知,不会因世事人为而改变,就像“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笃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人类在本质上与自然有着某种相通之处,这种相通之处使人始终对自然怀有一种感动,也是人与自然能够实现和谐共存的基础。   作者在文中提到许多让她惊讶和赞叹的景色:在暮色已深时,山中溪水的绿色“仍坚持地维护着自己的色调。”山中的梅树也是充满了神秘与尊严的,它们清癯苍古,和岩石同色,“布满苍苔的斑点,甚至有岩石的粗糙风霜、岩石的裂痕、岩石的苍老嶙峋”。但就是在这样仿佛凝滞的岩石中,“锁有那样多莹光四射的花?k”和“那么多日后绿得透明的小叶子”。作者意识到大自然藏有太多不为人类所知的秘密,与自然的山水相比,人类是微不足道的,人在自然面前,应该收敛凌驾一切的傲慢,保持一颗谦恭之心。作者表达出来的这种敬畏之情,是一种源自生命本能的生态良知,而这种生态良知对今天这个纷乱噪杂、处处充满生态危机的工业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大自然山水的存在不会以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它们只遵循着自己的方式,以一种顽强而坚韧的生命力证明着自己,这种自尊自爱的存在,引发了作者的思考:“我开始正襟危坐,如果米颠为一块石头而免冠下拜,那么,我该如何面对叠石万千的山呢?”这也正是我们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诗意地栖居      荷尔德林那句散发出生态智慧的“诗意地栖居”,如今已成为相当流行的生态话语。在某种意义上,“诗意地栖居”可以理解为一种生存状态,它引导人们诗意地生活,要“面对自然审美化地去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