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这首词作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时代背景 最后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设问结尾,采用了象征手法,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含蓄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投身革命, 急流勇进, 担负大任. 起句: “看”(写景) 山上 鱼(俯) 天空 江中 树(远) 船(近) 鹰(仰) 水底 “问”谁主沉浮 (述怀) 铺叙: 小结: 换头: 铺叙: 结句: “携游”所历 写文章 论国事 蔑权贵 击中流 “忆”(言事) “记”浪遏飞舟 (抒情) “独立”所见 ‖课文图解 点:时、地 山上—— 层林尽染 江中—— 百舸争流 天空—— 鹰 击 水底—— 鱼 翔 (静) (动) (远) (近) 秋景图 (生机勃勃) 万类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描写 议论 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 上阕 风华 意气 指点 激扬 粪土 记 抒发诗人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 ——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恰 下阕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如何由意象到意境? ‖“意象”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1、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2、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表达 1、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喜爱。 2、事物动态的雄壮美 “百舸争流”中的“争”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鹰飞的矫健和鱼游的欢愉自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三)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1、并置式 看:山、林、江、舸、鹰、鱼 忆:指点、激扬、击水、 浪遏飞舟 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 ,描绘了一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2、辐射式 诗人(我) 胸怀博大的看景人也便成了“风景”,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 ! 看 忆 万类 同学少年 各种并置景物 各种并置活动 ‖问题探究 1、在这首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 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秋风萧瑟天气凉”“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诗人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这值得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借鉴、学习。 2、这首词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