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课程链建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研理论JIAOYAN LILUN 中高职衔接“课程链”建构研究 □李兴洲 耿 悦 摘 要: 目前,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应对职业教育外部改革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是 其中的关键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课程链”的建构是对课程衔接实践理念指导的初步探索。 以德、美两 国为代表的国际背景为基础,从“课程链”的内涵、意义、建构的具体要求以及保障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强调 课程衔接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突出衔接的灵活性、人本性与规律性等特 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以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 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链”;建构 作者简介:李兴洲(1965-),男,山东莒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成人 教育;耿悦(1992-),女,河北唐山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路径研究”(编号: DJA130333 ),主持人:李兴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G710 A 1001-7518 2017 06-0012-07 “德国工业4.0 ”、“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 改革的主题与发展的方向是在职业教育哲学和思 提出拉开了世界范围技能革命的序幕,高素质技术 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中高职衔接“课程链”建构的酝 技能型人才越来越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这对职业 酿、 生成等都立足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 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随着高等教育 其中德国和美国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积累了 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势在 宝贵的经验,值得研究与借鉴,同时也为“课程链” 必然,中高职衔接越来越显示出其时代价值和现实 的建构提供了现实背景。 意义。 国务院明确2015 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 德国职业教育发达,以独具特色的职业观文化 生要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 年成 和“双元制”闻名。 在工业化革命之后,职业在众多 2017 为主渠道[1] ,中职生将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为 文化中成为社会结构中的关键环节,在建设和管理 了更好地应对这一发展趋势,探索中高职衔接的有 社会成员间的关系上有建设性意义,它赋予每个人 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课程在学校发展中起关键性 不同的角色,保障社会有序运行。在德国社会,把崇 作用,因此,课程衔接不仅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构 尚职业资格和价值实现作为一种职业观念,德国人 成要素,也是衔接实践中的基础和桥梁。探索与建 普遍认为,具有某种职业资格不仅是个体生存重要 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课程链”理念,对课程衔接 的必要基础,还是实现自身价值并获得社会认可的 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因而进一步推动中高职 重要前提。 但是当“去职业化”、“职业的衰退” 以及 有效衔接, 才能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 “职业教育的危机”等思潮涌起时,德国的职业方法 立与完善。 论仍专注于职业中以现实为导向的理论,坚持职业 一、“课程链”建构的背景 观不可替代。 除此之外,凯兴斯坦纳在现代德国学 职业教育改革紧随社会发展的步伐,职业教育 术和职业教育体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