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二章ppt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主要内容: 1.数学模型的概念,建模的原则 2.传递函数 3.系统的结构图和信号流图 2-1 数学模型的概念 2-4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 一.复习拉氏变换及其性质 1.定义 记 X(s) = L[x(t)] 2.进行拉氏变换的条件 1)t ? 0,x(t)=0;当t ? 0,x(t)是分段连续; 2)当t充分大后满足不等式? x(t)? ? Mect,M,c是常数。 3.性质和定理 1)线性性质 L[ ax1(t) + bx2(t)] = aX1(s) + bX2(s) 例2-6 求函数x(t)的拉氏变换。 例2-8 求e ?0.2 t 的拉氏变换。解: ③部分分式法 一般,象函数X(s)是复变量s的有理代数公式,即 2.4.1. 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的求解 2-6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2.惯性环节 微分方程式: 2-7 系统的结构图 下图为讨论过的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用方框图可描述其结构和作用原理,但却不能定量分析,有了传递函数的概念后,就可迎刃而解。 (2)取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表示成方框形式 2-8 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信号流图是如何构成的。 设有一系统,它由下列方程组描述: x2 = a12 x1 + a32 x3 x3 = a23 x2 + a43 x4 x4 = a24 x2 + a34 x3 + a44 x4 x5 = a25 x2 + a45 x4 把内部变量结构和相互关系描述的 一清二楚 学习指导与小结 O(∩_∩)O谢谢! 2.结构图的基本组成 1)画图的4种基本元素 信号传递线 是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的传递方向,传递线上标明被传递的信号。指向方框表示输入,从方框出来的表示输出。 r(t), R(s) 分支点 表示信号引出或测量的位置,从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在数值和性质方面完全相同。 r(t), R(s) r(t), R(s) 方框 表示对输入信号进行的数学运算。方框中的传递函数是单向的运算算子,使得输出与输入有确定的因果关系。 R(s) R(s) ? U(s) U(s) G(s) C(s) R(s) C(s) = G(s)R(s) + ? 相加点 对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代数运算,“ + ”号表示相加, “ ? ”号表示相减。外部信号作用于系统需通过相加点表示。 2)结构图的基本作用: (a) 简单明了地表达了系统的组成和相互联系,可以方便地评价每一个元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信号的传递严格遵照单向性原则,对于输出对输入的反作用,通过反馈支路单独表示。 (b) 对结构图进行一定的代数运算和等效变换,可方便地求出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 (c) s=0时,表示的是各变量间的静态特性,否则,动态特性。 2.7.2 结构图的绘制步骤 (1) 列写每个元件的原始方程(保留所有变量,便于分析),要考虑相互间负载效应。 (2) 设初始条件为零,对这些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到传递函数,然后分别以一个方框的形式将因果关系表示出来,而且这 些方框中的传递函数都应具有典型环节的形式。 (3) 将这些方框单元按信号流向连接起来,就组成完整的结构图。 例2-16 画出下图所示RC网络的结构图。 R C u1 u2 解:(1) 列写各元件的原始方程式 i (3)将这些方框依次连接起来得图。 U2(s) 1 Cs I(s) U1(s) ﹣ + U2(s) UR(s) … … 1 R I(s) UR(s) 2.7.3 结构图的基本连接形式 1.三种基本连接形式 (1) 串联。相互间无负载效应的环节相串联,即前一个环节的输出是后一个环节的输入,依次按顺序连接。 故环节串联后等效的传递函数等于各串联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 G2(s) U(s) C(s) G1(s) R(s) U(s) 由图可知: U(s)=G1(s)R(s) C(s)=G2(s)U(s) 消去变量U(s) 得 C(s)= G1(s)G2(s)R(s) = G(s)R(s) G1(s)G2(s) R(s) C(s) G2(s) U(s) C(s) (2) 并联。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