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类赋彩”色彩观与早期基督教美术色彩观比较.doc

“随类赋彩”色彩观与早期基督教美术色彩观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随类赋彩”色彩观与早期基督教美术色彩观比较

“随类赋彩”色彩观与早期基督教美术色彩观比较 教学研究霍 ‘‘随类赋彩’’色彩观 与早期基督教美术色彩观比较 摘要:选择同时期不同性质的美术现象作为参照物.横向比较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得出这两 种美术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价值.从宏观上把握这一历史时期,通过中西方色彩 观的比较,见出人类思维在美学层面上的运动轨迹. 关键词:基督教色彩观精神旨归表现形态 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和消化外来 文化的过程中承袭发展起来的:而西方文化的产生是在周边众 多文化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融合, 吞食,更替的过程. 从美术发展来看欧洲中世纪美术,它吸收了古罗马等美术 的营养,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基督教美术.正是有中 世纪近干年的基督教美术的发展和积淀,才产生了欧洲文艺复 兴运动.中世纪美术是欧洲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欧洲 古典美术向近代美术发展的桥梁,它与其后的美术发展有着密 切的联系.谢赫的《画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绘 画理论着作,其中”六法”系统是对中国绘画本体,技法等一系 列问题的历史性总结和提升,是中国绘画批评理论的学术基 础,曾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横向比较视觉领域里色彩认识 的差异,先将中国的色彩认识(随类赋彩)作为主体,用同时代 的美术现象(即:早期基督教美术色彩观)作为参照系进行比 较,可以桅理出一个较清晰的学术结论,即,这一绘画美学理念 在其历史阶段的文化价值及对当代绘画美学发展的影响. 一 ,色彩的呈现面貌分析 以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幅作品——顾恺之《女史箴 图》及圣索菲亚教堂镶嵌壁画《圣餐》(1043--1046年)作为个案 分析. 1.顾恺之《女史箴图》 颐恺之根据西晋张华的《女史箴》而作《女史箴图》(今为隋 摹本),该画为绢本浅着色,赋色细腻,图中人物面部及衣装以 朱砂,赭石等淡淡施染,色彩单纯农装用色多平涂,面部略施晕 染.清吴其贞《书画记》(卷四)对《女史箴图》评价;”画法轻清, 如春蠢吐丝……”道出这件作品在表现形态上的”轻清”特征. 2.圣索菲亚教堂镶嵌壁画《圣餐》(1043--1046年) 镶嵌画是基督教造型艺术的主要形式.镶嵌画主要由玻 圜吴瑶 璃镶嵌而成,色彩富丽但缺少色调上的层次变化,这不利于摹 仿自然.这一时期艺术不同于古代艺术,观念上更注重精神层 面的表现. 圣索菲亚教堂是现存最古老的俄罗斯教堂.在这幅镶嵌 壁画上,基督手拿圣杯,接受圣杯的是圣保罗,圣马太等人.此 画的背景是超自然的,没有体积,没有投影,没有任何环境的衬 托.只有圣洁——他们沐浴在金色的光芒之中.色彩呈现的目 的不是真实反映自然界的面貌,而是表现一种非尘世的,神秘 莫测的幻觉;不是客观的模仿现实生活,而是追求艺术中抽象 的精神层面的表现,传达基督教教义的精神要旨.所以中世纪 的艺术家可以摆脱对自然的模仿,随心所欲的选择其喜欢的色 彩,而不考虑自然界中色调的复杂变化和现实生活的多姿多 彩.他们尝试各种浓丽的色彩:灿烂的金色,闪亮的蓝色,鲜明 的红色,浓重的绿色. 二,色彩观念分析 色彩语言的形成受限于画家主体意识的建构,而且在更大 程度上首先勃发于大结构的传统观念的笼罩中.谢赫的”随类 赋彩”色彩观念,伪狄奥尼修斯及圣奥古斯丁的色彩观念分别 影响着色彩的实现. 1.谢赫的”随类赋彩”色彩观念 谢赫的赋彩之法,应与”应物象形”联系起来看待,也可以 理解为是写实性的.”随”:依据,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类”这里 指客观物象的类:”赋彩”是色彩的表现方法和过程.这句话可 以理解为”随物类之色而赋彩”,”随”的主体是人,人随客观物 象,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然而在今天看来古人的色彩传达 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写实”.可以这样 认识:主观,客观都是”观”,再”客”的”观”也是主体眼中所谓的 “客观”.而今经过了建立在物理学,光学实验基础上的现代光 谱学色彩理论的熏染,我们的色彩认识在发展,辨别古人这种 在很宽泛的认识基础上的设色,不会在”写实”层面理解.且 “随类赋彩”的表述不是”随物赋彩”,”类”本身就带有主观规约 的意义,国画在”赋彩”上不刻意求似,不研究色与光的关系,只 画物体永恒的本色,即固有色.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色彩不 是暂时停留在视网膜上的印象,对视觉色彩的关照也没有义无 返顾的执着,这种类化色彩观念的形成体现了画家对客观世界 的一种理想和规约,它既有理想的一面,又有实践规约的一面. 想象的成分来自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超越,规约的成分来 自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自律和有效.前者注重于人的感性 能力,后者注重人的理性能力.”随类赋彩”体现的色彩思维是 理想和规约的平衡,不模仿视觉色彩感觉的真实,是一种类相 化的规约理念.这种理念支配着色彩的使用原则,不去过分的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