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19《碧鸡漫志》 [宋]王灼.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9《碧鸡漫志》 [宋]王灼.doc

碧雞漫志 [宋]王灼   《碧雞漫志》,宋王灼著,五卷。因作者客居成都碧雞坊妙勝院時醞釀構思而成,故名。卷一論樂,從歌詩的起源,闡說了聲律與歌詞的關係;卷二論詞,歷評唐末五代至南渡初六十餘家;卷三至五專論詞調,敘其得名緣由以及宮調與聲情的特色。大旨以為「有心則有詩,有詩則有歌」,「古歌變為古樂府,古樂府變為今曲子,其本一也」,故詞也應和詩一樣,以抒發喜怒哀樂之情為主,而不能本末倒置,倚聲填詞,片面強調協律,推重蘇軾,而貶抑柳永、李清照,表現出同格律派詞風及詞為艷科的傳統觀念的對立。有《四庫全書》、《知不足齋叢書》、《學海類編》、《詞話叢編》諸本。   王灼(1105?-?),宋文學家、評論家。字晦叔,號頤堂,又號小溪。遂寧(今屬四川)人。靖康元年(1126)曾赴京城汴京應試不祟,遂投筆從戎,追隨抗戰派將領;高宗紹興間曾為幕僚。紹興十五年(1145)冬曾寄居成都碧雞坊妙勝院。其後王灼的主要活動地域可考者在家鄉遂寧及鳳翔、漢中、利州一帶,終年約七十多歲。其論詞反對墨守成規,品評大致公允,考辨亦頗精核。博學多聞,嫻於音律,能為詞章,多系短章。詩文有俊邁之風。著有《頤堂先生文集》(存不足五卷)、《碧雞漫志》等傳世。(以上按《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並參岳珍《碧雞漫志校正》前言及附錄《王灼行年考》)   是次錄文,據岳珍編校之《碧雞漫志校正》一書(巴蜀書社,2000年)。該書是以《知不足齋叢書》為底本,並以《說郛》、明正德祝允明手鈔本、汲古閣鈔本、《四庫全書》本等十三種為校本。 目錄 ● 卷 一 歌曲所起 歌词之变 古者歌工乐工皆非庸人 汉初古俗犹在 荆轲易水歌 古音古辞亡缺 自汉至唐所存之曲 晋以来歌曲 唐绝句定为歌曲 元微之分诗与乐府作两科 古人善歌得名不择男女  论雅郑所分 歌曲拍节乃自然之度数   ● 卷 二  唐末五代乐章可喜 各家词短长 乐章集浅近卑俗 唐昭宗词 东坡指出向上一路 欧词集自作者三之一 小山词 周贺词语意精新 兰畹曲会 大晟乐府得人 梅 苑 易安居士词 六人赋木犀 紫姑神词 沈公述词 贺方回石州慢 宇文叔通词 周美成点绛唇 何文缜词 王彦龄夫妇词 莫少虚词 古人使王昌莫愁事 陈无己浣溪沙    ● 卷 三 霓裳羽衣曲 凉州曲 伊 州 甘 州 胡渭州 六 么   ● 卷 四 兰陵王  虞美人  安公子  水调歌与河传  万岁乐  夜半乐  何满子  凌波神  荔枝香  阿滥堆 ● 卷 五 念奴娇  雨淋铃  清平乐  春光好  菩萨蛮  望江南  文溆子  盐角儿  喝驮子  後庭花  西河长命女  杨柳枝  麦秀两岐 碧雞漫志序 碧雞漫志序 乙丑冬,予客寄成都之碧雞坊妙勝院,自夏涉秋,與王和先、張齊望所居甚近,皆有聲妓,日置酒相樂,予亦往來兩家不厭也。嘗作詩云:「王家二瓊芙蕖妖,張家阿倩海棠魄。露香亭前占秋光,紅雲島邊弄春色。滿城錢癡買娉婷,風捲畫樓絲竹聲。誰似兩家喜看客,新(番飛)歌舞勸飛觥。君不見東州鈍漢髮半縞,日日醉踏碧雞三井道。」予每飲歸,不敢徑臥,客舍無與語,因旁緣是日歌曲,出所聞見,仍考歷世習俗,追思平時論說,信筆以記。積百十紙,混群書中,不自收拾。今秋開篋偶得之,殘脫逸散,僅存十七,因次比增廣成五卷,目曰《碧雞漫志》。顧將老矣,方悔少年之非,游心淡泊,成此亦安用?但一時醉墨,未忍焚棄耳。己巳三月既望,覃思齋序。 卷一 歌曲所起 或問歌曲所起。曰:天地始分,而人生焉,人莫不有心,此歌曲所以起也。《舜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詩》序曰:「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樂記》曰:「詩言其志,歌詠其聲,舞動其容,三者本于心,然後樂器從之。」故有心則有詩,有詩則有歌,有歌則有聲律,有聲律則有樂歌,永言即詩也,非于詩外求歌也。今先定音節,乃製詞從之,倒置甚矣。而士大夫又分詩與樂府作兩科。古詩或名曰樂府,謂詩之可歌也。故樂府中有歌、有謠、有吟、有引、有行、有曲。今人于古樂府,特指為詩之流,而以詞就音,始名樂府,非古也。舜命夔教冑子,詩歌聲律,率有次第。又語禹曰:「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其君臣《賡歌》、《九功》、《南風》、《卿雲》之歌,必聲律隨具。古者采詩,命太師為樂章,祭祀、宴射、鄉飲皆用之。故曰: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詩至于動天地,感鬼神,移風俗,何也?正謂播諸樂歌,有此效耳。然中世亦有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