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病 因 [目的和要求] 1.掌握病因的概念及病因学说的特点. 2. 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3.熟悉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4. 熟悉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 5.熟悉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七情内伤: 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诱发或导致疾病发生的一种致病因素. 特点: 内伤病因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其直接损伤内脏精气,可引起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 悲:悲哀、悲伤, 悲伤肺。 恐:恐惧、畏惧。 肾在志为恐,恐伤肾。 惊:惊吓、惊骇。 大惊主要伤心。 (惊与恐区别: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惊出于暂而恐积于渐,惊易复而恐难解。) 发病类型: 躯体疾病:头疼、泄泻、瘫痪、失语 神志疾患:癫 狂、惊悸 怒伤肝:两胁胀痛、善太息、呕血、晕厥。 喜伤心: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精神失常 。 忧伤肺:气短胸闷、精神萎靡、意志消沉 。 思伤脾:食欲不振、脘腹胀痛、大便溏泄 。 恐伤肾:肾气不固、精气耗泄 。 损伤它脏:暴怒伤肝——横逆脾胃 思虑伤脾——耗伤心血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l)、 寒热偏嗜 (2)、 五味偏嗜 (3)、食类偏嗜 (二)饮食不洁 2.饮食不洁 饮食变质 饮食污染 寄生虫 (2) 五味偏嗜 酸、苦、甘、辛、咸 五味伤五脏 (3) 食类偏嗜: 专食或厌食某类食品 损伤脾胃、湿热痰浊 (2)、劳神过度 损伤脾气、损耗心血:心悸、失眠、健忘、便溏 (3)、房劳过度 损耗肾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早泄、月经不调。 种类: 1 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有形痰饮、 无形痰饮。 2 瘀血 :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及其病理性产物。症状以 疼痛、肿块、出血为主。 3 结石: 湿热浊邪、煎熬形成结石。易发胃、胆、肾等。 有形痰饮:有实体存在的痰浊和水饮等病理性产物。如呼吸道分泌的痰液。 无形痰饮:一种病理变化。根据发病症状,通过辨证求因归结为痰病。如眩晕、癫狂、呕吐、脉滑等。 肺:肺失宣降、水津不布、聚生痰饮 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凝聚生痰 肾:肾阳不足、气化无力、水停生痰 肝:肝气不调、气机淤滞、津液失布 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聚水生痰 痰的部位及主要症状特点 咽喉:梅核气 胸部: 胸闷、咳喘、心悸、神昏、癫狂 肝 : 头晕、目眩、抽搐 肺 : 咳嗽、痰多、气喘 经络: 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肌肤: 水肿、尿少、身重、无汗 饮的部位及主要症状特点 1饮在胃肠,称为狭义之“痰饮”,见肠鸣有声; 2饮在胸胁,称为“悬饮”,见胸胁胀满,咳唾引痛; 3饮在胸膈,称为“支饮”,见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 4饮溢肌肤,称为“溢饮”,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痛重等症。 症状表现:疼痛、肿块、出血、紫绀、面、肌肤、舌、脉。 主要致病机制:气血运行阻滞、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血液凝滞、失却生理功能,均属瘀血。 (4)、 血寒致瘀:寒邪入内、经脉拘(急)挛(缩)、血凝不畅、形成瘀血。 (5)、 血热成瘀: 热入营血、煎灼营阴、血热互结、血粘不畅、阻滞脏腑经络,形成瘀血。 热灼脉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或蓄积脏腑、形成瘀血。 (4)望诊: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久瘀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下紫斑或青筋暴露等。 (5)精神症状:善忘、狂躁 。 (6)妇科:血瘀崩漏、不孕、经闭、经行后期、痛经、腰痛。 (7)脉诊方面: 涩、迟、沉、弦、结等脉象。 思考题: 1.何为六淫,六淫致病的共同致病特点是什么? 2.怎样理解“风为百病之长”? 3.试述疫疠的致病特点 。 病机学说 李东垣确立“阴火”的病机概念。“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补土派) 朱震亨倡“相火论”,提出“阳有余、阴不足”及阐发“六郁”病机。(滋阴派) 邪气损害 表现: 神疲体倦、气短、面色无华、自汗、盗汗、二便失禁、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 表现: 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夹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如脾气不足,运化无权之湿滞中焦证) 实中
文档评论(0)